企业在开办设立时总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起名难。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名字,临到注册关口却总是被窗口人员告知名字已被他人“捷足先登”。严苛的新设企业前置审核规则,不仅为企业经营与创新创业筑起高门槛,也带来不必要的隐形成本甚至损失。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们实地调研听取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最新进展。
深耕投资管理领域多年,市人大代表韩若冰对优化营商环境尤为关注。在此前的调研中,他发现,目前上海对于新企业注册核名环节的限制依旧严格。现有的核名系统对同音字认定并不区分声调,许多不熟悉核名规则的创业者,仅仅在核名阶段就要被拖延一至两周,甚至更久。此外,核名系统中对企业经营范围的设定也过于简单机械——根据新设立企业的行业类别自动生成经营范围,如果需要改变或添加新的经营事项,系统就会提示异常。
为此,韩若冰提交了一份《上海为企业核名准入清障提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这份建议很快被转至政府相关部门,由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政府办公厅会办。
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对标世行标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4月30日起,在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开展了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这项改革赋予了企业更大自主权,试点区域内的申请人通过“一窗通”企业开办服务平台就可自主选择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或一般登记方式。
据介绍,选择名称告知承诺制的企业,将由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进行计算机自动比对,实时导出比对结果并告知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企业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等情形进行人工审查。这也意味着,企业名称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 “一天”提升到“实时”,便利化程度和登记效率大大提升。
在改革提速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坚持宽准入与防风险相结合,配套完善了救济处理途径,率先提出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对于通过告知承诺制登记的企业产生名称争议的,企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登记机关提出行政裁决。经认定企业名称应当停止使用的,将强制更名,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自试点推出以来,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受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今年1至5月,上海新设企业13.8万户、开办核名15.3万户,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计划逐步向全市复制推广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增强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王嘉旖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