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小电梯加装后,住在老房多年的居民们竟动起心思、开始捯饬起自己的住屋来。“一个楼组内的三分之一居民都哐哐当当搞起了装修。”一位基层居民区书记这样解释,加装电梯后,原本正在动摇考虑换房的居民们也彻底“定心”。
老房加装电梯,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其难度不亚于新建一幢楼。然而,无论环节多复杂、过程多艰难,一旦成功,老百姓从中收获的幸福感也是无可比拟的。每当“悬空”老人们一格格挪楼梯之时,每当行动不便的病人深夜需急救之时,一部电梯的重要性立时凸显。
加装电梯,反映的是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正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鲜明主题。日前举行的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指出,“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的人本价值,归根究底,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工作始终,让城市发展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今年以来,上海酝酿多年的加装电梯工程迈入“规模化运作期”。截至4月底,本市已有1124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其中已完工投入运行的有318台。而这项工程在满足人们需求、提供更优供给的同时,更让城市的人本价值成为可落地、可感知的民生关怀。
一部电梯成功加装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秘诀?
秘诀一:
让底楼住户成为受益人,舒心投出“赞成票”
城市是人们的栖息地,既要重视普惠均衡,也关注多元多样,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加装电梯,作为民生实事,折射出一座城市对个体的关心、关爱。不同楼层住户间的矛盾能否化解?居民们的个性化需求又会否满足?
每一部成功运转的电梯几乎都可以书写出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这其中,有一个逃不开的情节,就是“底楼住户反对”这一章。影响采光、通风不好、电梯选址难……加装电梯受阻的理由可以道出千万条。
静安区临汾路375弄居民区,老龄化程度高达48%。在许多人看来,在这样一个老年人居多的社区,推行加装电梯总该容易些,但事实却不尽然。2015年,小区开始酝酿首部电梯,在前后近三年的时间里,碰到的坎远比预想的多。
不过,也正是这部安装过程磕磕绊绊的电梯,竟意外开拓出了临汾路街道解决“底楼尴尬”的思路——让底楼住户也成为受益人。临汾路街道自治办主任陈黛静告诉记者,部分加装电梯单元一至二楼的公共区域经过一番整修后焕然一新。这些曾经的“空间边角料”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居民们的自治新天地。有人在这里种上了绿植,也有人在这方小小天地里共享雨伞、环保购物袋等贴心小物。
加装电梯、美丽楼组建设,这两个本并无交集的项目,经过这一“意外组合”,成功让底楼住户一改之前的坚决反对态度,舒心地投出了“赞成票”。自去年起,在短短近一年的时间里,临汾路375弄居民区35个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楼组,有19个楼组申报立项审批,其中8个楼组已建造完成交付使用,加装电梯覆盖率超54%。
秘诀二:
以加装电梯为契机,老旧小区告别烦扰“蛛网”
“老、小、旧、远”,始终是群众最期昐、最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上海不仅要倒排时间节点、加大攻坚力度,同时还要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细品“效率”二字,指向的正是城市人本价值的可落地、可感知。只有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才能真正彰显。
当一部部运行稳定、噪音几乎为零的电梯吸引着更多居民踊跃报名,这股“加装电梯热”也带来了另一大难题——变电站扩容。有加装需求的老房们大多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电梯仍远未像今天这样普及,更不要提在设计时将电梯耗电量考虑在内。曾有一位来自宝山区的居民区书记在调研时吐露,自家小区的变电站容量仅够装5部电梯,远远无法满足居民们激增的需求。
把握居民需求新变化,“小巷总理”们纷纷主动出击,联系起包括电力单位在内的相关部门。最初,他们得到的反馈并不如意,耗资近百万元的变电站扩容项目并不在老公房小区的承受范围内。
就在不久前,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在市人大举行的加装电梯督办会上积极表态,针对加装电梯项目,电力、通信等单位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电力扩容、管线迁移等配套项目实施计划,优惠收取配套费用。
搭上加装电梯的“快车道”,低压电网改造、信息通信管线入地改造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迅速落地。居民们烦扰多年的社区“蛛网”顺利入地。清清爽爽的天际线重现,将舒朗的好心情也一并带来。
秘诀三:
引入加装电梯社会组织,依靠群众自治、共治的力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来都是一体两面、有机统一的。只有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对于牵涉部门广、环节多的加装电梯而言,更是如此。
今年以来,各区各街镇的加装电梯专业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在本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定路600弄小区又迎来一部电梯破土动工。在这部电梯加装过程中,人们看到了社会组织“房家美”的身影,这是一个由五角场街道专门孵化出的杨浦区首家加装电梯社会组织。
其实,社会组织在加装电梯中的角色定位曾经历过一番波折。最初,街道想让社会组织全权负责。然而,一番试验下来,效果远远不如预期。对社区工作并不熟悉的年轻社工,有时甚至连居民家门都进不去。表面上看,加装电梯是工程项目,但实质上,它却是民心工程、群众工作。利益沟通、矛盾协调,最终还是要依靠群众自治、共治的力量慢慢完成。
摸索至今,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各自职责已有了清晰划分——前者负责居民咨询指导,后者沟通协调居民矛盾、利益。以“房家美”为例,过去一年来,其加装电梯政策宣传覆盖五角场街道32个居民区,面对面服务居民超1200户。
下一步,市房管局还将推进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前期评估全覆盖,并指导各区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成规模推动加装电梯工作。同时,总结静安、长宁、宝山等区的经验,推广“一口受理”“并联预审”“一网通办”等做法,方便市民办理加装电梯审批手续。
文:王嘉旖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