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0第二届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海峰会上,发布了《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行动纲要》,旨在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的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次峰会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与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地下基础设施分会联合承办。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韧性”思维
本次会议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健康地下、安全出行”为主题,聚焦超大城市深层地下空间韧性发展思考、地面气候、地热、传输和地下空间利用应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监测与智能化运维等热点问题。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并达成共识,那就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打造超大韧性城市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也就是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而地下空间由于其密闭性好、环境稳定性强等特点,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城市防灾韧性的前沿阵地。在此环节,大会邀请诸多专家围绕此议题进行探讨,提出真知灼见,共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未来,力求为打造超大韧性城市,打破新冠疫情危局献言建策。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近年来防灾技术突飞猛进,进入了系统化防治阶段。由于各类灾害对于地下空间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则是重中之重。
城市地下防灾减灾空间主要分类两大类:防御空间和避难救援空间。其中防御空间又分为生命线防护空间和数据灾备空间。避难救援空间又分为避难空间、疏散救援通道、排涝调蓄空间、仓储空间。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防灾优势,对地下空间的防灾对策保持充分重视。在这其中,完善的监控系统不可或缺,通过实时监控以确保地下空间运营、人员及设备器材安全,达到防灾和消灾的功能。
会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等专家对此发表观点,涉及“智能化运营”“技术创新”“新冠疫情”“超大韧性城市”等方面。
打造高品质的地下空间
据悉,本次峰会的重点议题是制定《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行动纲要》,总结了全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秀实践和经验,具体包含了目标方针策略、行动方案、管理办法三部分——
方针策略。制定和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进行地下空间建设活动,应当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平时与灾时相结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方针,坚持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安全环保的原则,以此鼓励各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效益。
行动方案。整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经验,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条例进行阐述,分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土地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商业活力、增强城市综合抗灾能力六大板块,集结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实践经验和发展策略。
管理办法。共分为规划管理、建设管理、使用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管理要求四大部分,覆盖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规划到建设再到使用的全过程,并着重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管理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史博臻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