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虹口区房管局获悉,苏州河畔85岁“高龄”的优秀历史建筑河滨大楼启动保护性房屋修缮。
位于北苏州路400号的河滨大楼建造于1935年,是上海最早的苏州河水景住宅,也是同时期上海面积最大的公寓类建筑,时称“远东第一公寓”。
大楼由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属现代派风格。这里不仅曾是犹太难民的接待站、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等众多影业公司驻上海办事处,还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我的前半生》等热播影视剧的拍摄地,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然而,历经数十年风雨磨砺,河滨大楼房屋结构老化严重,墙面、入户大厅、楼电梯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多户人家合用的公共厨卫区域更是设施老旧,私搭私建情况较多,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由于管线老旧堵塞,部分楼上居民家的生活污水难以及时排出,导致楼下屋面渗水情况普遍。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大楼还于1978年被加盖了3层,增至11层,原始的现代派风格装饰被极大地改变了。
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恢复建筑历史风貌,今年上半年,虹口区房管局以苏州河滨水岸线贯通提升改造为契机,会同虹房集团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河滨大楼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并制定了保护性修缮方案。本次修缮将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对建筑外立面、公用厨卫设施、给排水及其设备、楼电梯间等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使大楼重获“新生”。这样既祛除建筑本身的各类安全隐患,又最大限度恢复其历史风貌,力求再现大楼昔日风采。
记者了解到,在方案中,河滨大楼原始的8层外立面修缮将以历史图纸、照片为依据,采用与历史原状颜色一样的材质作为立面主材进行修复,且按原样式恢复其现代派壁柱与原始钢窗。加建区域则通过墙面材质细微的控制,实现与整体大效果统一,但又略有不同,以体现“可识别”的修缮原则。在房屋公共走道、楼梯间等重点保护部位和历史原物,按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和修复,延续历史风貌。统一翻修公共厨卫区域,实现灶台相对独立,并更换原始电梯,消除安全隐患。另外,结合河滨大楼自身建筑形状,用灯带、射灯、埋地灯等为其增加泛光照明,点亮苏州河畔完整的“夜间天际线”。
据悉,“十三五”以来,虹口在加大旧改力度的同时,持续通过“美丽家园”改造、里弄房屋大修、“一平方马桶”改造等方式,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途径,力争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机统一。今年,虹口区房管局已在北外滩区域实施了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全覆盖全要素改造工程,涵盖售后公房、直管公房、优秀历史建筑等多种房屋类型,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助力打造北外滩“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作者:单颖文 齐传彬
摄影:钱超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