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根本遵循,打造世界级智慧城市的实践,已受到全球权威专家的关注与高度评价。在18日晚结束的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今年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颁给了上海。奖项揭晓后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一段文字,可以说为上海之所以得奖点了题——People Oriented SmartCity,也就是 “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过去1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逐步成长为本领域最权威的对话、互鉴与合作平台。而上海从2010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步实现了从1.0版、2.0版到3.0版的升级。随着城市因为智慧而变得越来越亲民、普惠、有温度,智慧城市的“上海模式”也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全球性意义。
一个特殊的“奥斯卡奖”
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将对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首届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举行,之后每年都会评出一个“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由于本身具有的权威性,以及不到颁奖绝不透露获奖者的做法,这个奖也因此被称为“智慧城市的奥斯卡奖”。
过去9年,横滨、阿姆斯特丹、里约热内卢、特拉维夫、剑桥郡彼得伯勒、纽约、迪拜、新加坡、斯德哥尔摩先后折桂,上海则成为登上这份榜单的第十座城市。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大中华区负责人毛辉东告诉记者,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由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牵头,背后拥有一个由数十位行业领袖与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历年来,评审团在给出结论前,都会从创新能力、影响力、顶层规划、民众参与、包容性、可复制性等许多维度出发,对各个城市进行综合比较,最终对最具开拓意义的城市战略、项目和构想予以表彰。而且,评审团看重的不仅是各城市的申报文件,大会也持续向全球派代表进行实地考察,从而获取最直观体验。
为对抗疫情,本年度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第一次从线下转到线上,同时,从巴塞罗那的单点,拓展到与上海、纽约连线举行。毛辉东透露,大会共收到来自全球48个国家350座城市的申报,其中包括中国的37座城市。上海能够脱颖而出,殊为不易。
站在“智慧”与“人民”的交汇点
图为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内景。
正如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对“上海模式”内涵的提炼——以人为本,可以说,上海的出挑之处,一方面在于拥有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按照“人民城市”理念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具备“聪明且温暖”的闪亮一面。
此次参评,上海提供了不少案例,其中有两个最终入选“最佳实践”。其一,为服务城市交通,更好发展共享单车,上海尝试在人工智能(AI)与边缘计算的加持下,精细化管理共享单车的违停现象;其二,作为市民咨询求助的主渠道,“12345”市民热线借助AI,对多年来的几十万通电话进行分析,梳理出上千个热点话题,从而几乎能在求助者刚开口时,就及时找出解决之道。
这两个案例,是上海备受赞誉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实际应用。事实上,不仅是“两张网”,近年来上海在智慧民生方面花了大力气,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它们都处于“智慧城市”与“人民城市”相互叠加、交汇的那一点,也为“上海模式”引来更多全球认同。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雪锋告诉记者,上海智慧城市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到以市民和企业为中心,从管理导向转向服务导向,这背后的“人民城市”理念,与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强调的包容、人本、可持续等元素非常吻合。
毛辉东透露,虽然今年大会无法派员到上海,但此前几年来沪考察的代表都对上海评价极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舒服”——无论居家还是出行,上海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给人带来许多获得感、幸福感。
高水平谋篇布局危中寻机
站在整座城市的高度对智慧城市进行规划,使得大量“智慧个案”能够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这种做法,也是上海获奖的重要因素。
在毛辉东看来,今年上海得奖,也受益于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使智慧城市发展更多体现出全方位、综合性的优势。自2010年以来,上海先后发布了1.0版、2.0版、3.0版的智慧城市方案,从信息基础设施、“两张网”、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网络安全等方面作了全面谋划,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在疫情背景下,上海又审时度势,推动“在线新经济”
“数字新基建”,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育先机、开新局”的重要手段。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在国内率先建成固网宽带+移动宽带“双千兆”城市,实现5G在中心城区与郊区重点区域的室外连续覆盖。在产业方面,在线新经济的崛起,帮助上海有力对冲下行压力,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4%。可以说,能在疫情背景下交出这样一份亮眼答卷,是上海智慧城市高水平谋篇布局之功,也助推上海在全球各城市中脱颖而出。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张懿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