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养老床位、开设普惠性托育点、改建市民健身步道……你我身边的暖心事,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一份特别的惊喜“如约而至”——截至10月底,十方面26项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累计完成投资66.3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4.7%。
实事项目为何能跑出“加速度”?市、区及各相关部门秉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重要理念,跨前一步谋划布局,持续用力狠抓过程管理,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承诺用足每分力,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民心“地平线”
每一个美好期望都要竭力满足
一座城市,霓虹璀璨之下,更有无数烟火人家。今年以来,上海城市管理的“绣花针尖”直戳“老、小、旧、远”,聚焦民生痛点。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每一个美好期望都要竭力满足。
托幼是绕不开的课题,关乎人们最牵挂的群体。今年9月,住在普陀区长征镇的家庭迎来了“家门口的托育点”——香樟路359号四季艺术幼儿园推出的托育点项目。独立的活动区、趣味盎然的室外课程,低龄幼儿能在专属的小天地里感受自然的魅力。
在普惠性托育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托班教师没有编制,一定程度上影响队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市编办、市教委等部门现场协调解决难点,直接聆听各方诉求,按照幼儿在园人数核定师资编制,妥善解决托班教师的后顾之忧,大大加快了托育点推进。
一老一小,都是城市的宝。紧扣老年群体最根本的现实需求,上海加快编织一张触手可及的“为老服务网”,今年4个养老服务实事项目均已提前并超额完成。最新数据显示,“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完成7646张;“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完成2320张;“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成52家;“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完成212个。每新增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项系统工程的不断完善。
“今天吃什么?”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曾困扰陈阿富老伯多年。自打家门口的潍坊社区长者食堂8月开放以来,他再也不用为此伤脑筋,食堂每天午餐、晚餐出菜数都在50个左右,早餐时段也能提供18种餐点。据潍坊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圣艳介绍,560平方米的食堂划分出早餐点心区、厨艺交流区、就餐区、厨房及打餐区、亲子交流区、关爱区与果蔬售卖区,还特别设置“记艺”“心传”“相逢”“牵手”等不同主题。目前,已办理老年就餐卡近5400张,日均服务1000余人次。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袁楠看来,“当下的养老服务布局主要是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将各类养老服务嵌入一个综合性平台或枢纽”。
同样,家门口的医疗资源也备受居民关注。7月31日投入使用的闵行区梅陇急救分站为梅陇及周边居民撑起了一把安全、高效的生命“保护伞”。作为上海院前急救系统内综合功能面积最大的急救分站之一,梅陇急救分站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配备目前最为先进的高性能底盘救护车以及心电监护除颤起搏仪、自动心肺复苏机、POCT快速床旁检测仪、手持式B超等抢救设备,还设有救护车洗消站,可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进一步保障公共安全。该站24小时运行,配备4辆救护车,分站工作人员24人,接到命令后1分钟内立即出车,有效缩短镇域内的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
民生“水岸线”
“诗意栖居”被注入新功能新内涵
杨浦滨江5.5公里的“工业锈带”重焕光彩,成为市民的“生活秀带”。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无论哪个季节,黄浦江滨江区域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沿着“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杨浦滨江前行,百年工业文明的交响乐不绝于耳。在时光“封印”的桁架外凝望、在曾经的灰仓水池品味咖啡书香,在各具特色的滨江驿站小憩……得以保留的旧厂房元素静静诉说着昔日工业发祥地的辉煌,而改造再设计又体现了今日创新策源地的华丽转身。
11月2日,拥有百年历史的杨树浦驿站电站辅机厂站承担起新的使命,化身为党群服务站“旗舰版”。据杨浦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左卫东介绍,杨浦滨江探索构建“珠链式分布、综合性功能、属地化管理”的滨江党群服务阵地联动体系,并进一步汇聚滨江区域互联网在线新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动能。这处曾经的“工业锈带”,如今汇聚了工业元素、红色历史、绿色生态、艺术灵感、现代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丰富的新功能、新内涵被注入,熔铸成“生活秀带”独特魅力。
同样在今年新装登场的还有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滨江党群服务站,运用开放、安全、复合三大设计理念,改变原有站点门窗紧闭带来的距离感,通过开放式小花园和落地玻璃把空间打开,为市民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目前,这里已成为学思践悟的平台、文明实践的阵地、服务市民的窗口。
民事“天际线”
全力推进实事项目建设不停摆
94.0分,2020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满意度得分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出自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的实事项目调查评估结果。
成绩单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的不懈努力。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企业陷于复工难、复工慢的困境,拖慢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无论困难多大,对于上海来说,要全力推进实事项目建设不停摆。
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契机,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这正是城市管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方法,自5月起,将季度推进会升级为月度推进会,力争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市领导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定期通报实事项目进展和投资分析情况,便于各方掌握进度,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在破解难题中砥砺初心,在改善民生中勇担使命,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暗自“较劲”,争先“交卷”——市总工会完成303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升级工作;市交通委牵头,96处道路交通拥堵点改善完毕,占全年计划的192%;市房管局主推733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占全年计划的146.6%,完成率居于前列……
具体而言,今年有22个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包括新增养老床位、新增普惠性托育点、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居民住宅老旧燃气立管改造、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等项目;4个项目提前完成,主要有高层住宅和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新建医疗急救(120)分站、公交线路实现中途站点实时到站预报服务项目,每一项都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政府肩上的“民生清单”变成了百姓生活中的“幸福清单”,回应的是人民期盼,带来的是人民幸福。
作者: 史博臻 顾一琼 唐玮婕 单颖文 王嘉旖 周 渊 占 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