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临港大厦昨天在滴水湖畔开工,未来它将作为中铁建第二总部和科创研发中心,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大直径长大隧道开发等各方面技术进行研发。
伴随着临港新片区产业布局、人才政策、产城融合的不断发展,这个曾经偏居一隅的区域如今已成为研发中心落地的热土,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上市。
中铁建未来投资将超1800亿元
中铁建临港大厦3栋塔楼规划布置为L型,总建筑面积15.71万平方米,塔楼间通过步行连廊连接,融办公、商业、酒店于一体,预计2022年12月底建成。这里将依托新片区在政策、人才、产业、交通、金融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成中铁建国际金融结算中心、投资管理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中铁建目前已在临港设立投资平台公司,并承担书院镇2平方公里产业园区、105片区TOD交通基础设施,以及105社区整个地下空间等多项开发建设任务。中铁建上海区域总部总经理岳耀明表示,未来,公司在新片区的业务将不仅仅局限于建设施工,投融资、科创研发以及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板块等都会有投入。
中铁建还将在临港引入包括地下空间院士专家工作站、大直径长大隧道院士专家工作站、中高速磁浮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和国际业务结算中心等在内的三大工作站、六大研究院、一大社区和三大园区,预计投资总额将突破1800亿元,构建集科研研发、智能制造、投融资、国际金融结算、智慧社区于一体的国际高端产业社区。 中铁建总经济师兼华东区域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晋华表示,中铁建将扎根新片区,把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向这里聚集,并推动自身实现所在领域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品牌化。
一站式发展布局吸引企业落户
中铁建临港大厦项目是临港新片区103社区科创总部湾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科创总部湾区域主要用于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有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创新社区、科创智慧社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等。
区域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让企业间的技术要素更容易流通,有望吸引更多企业与机构的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临港新片区自去年8月20日揭牌以来,各类总部企业、重点产业项目正加快集聚。最新数据显示,区内累计注册企业19575户(含外资466户),注册资本金2633.49亿元。
随着生命蓝湾、东方芯港、信息飞鱼、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的不断推出,研发、生产、市场“一站式发展”的承载空间让研发人员更为心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陆瑜表示,新片区还会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不断升级更新产业支持政策。同时,“留业”也要“留人”“留心”——营造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才能更好汇聚产业人才。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到2035年,新片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0万左右,人口结构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为基本特征。规划草案拟明确,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提高国际人才工作许可便利程度,实施个税税负差额补贴等优惠政策,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最新研发可落地广阔应用场景
2017年,中央企业参与临港地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计划全面启动并实施。中车株洲所临港智能制造项目、中电建装备研究院总部及检测试验中心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跨太平洋(NCP)国际海底光缆工程登陆局等项目先后入驻,涉及智能制造、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园区开发、人才服务等诸多领域。
三年过去了,入驻央企的研发成果逐步走向市场:今年底,中车公司参与的世界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将在临港新片区T1中运量公交线上试运营,同时,绕滴水湖的“无人驾驶”公交也将开始运营;东海之滨,中移动已开通首条NCP国际海缆业务,有效满足客户海量云数据通信和存储需求。
从滴水湖畔的世界会客厅到两港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中建八局研发的一批5G技术让智慧工地更安全:现场全域可视,云服务平台能够实现火焰和烟雾报警、周界防护报警,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未佩戴口罩等行为预警。 “临港新片区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应用场景可让最新研发尽快落地。”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元表示。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