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开局,站在冲刺的新起点上。去年,上海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达到4.32万亿元,这其中,在沪奋斗的267万家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上海要实现“稳中求进”,就要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奋力创造新的增长点。
扬蹄奋进,时不我待。文汇报记者前昨两天分别探访了沪上多家企业,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干劲和只争朝夕的拼劲:有的跨国公司已确定继续在华投资,有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研发转入新阶段,有的高端制造企业所承担的重大工程开工了……无论是国有企业、跨国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行业巨头、隐形冠军还是初创企业,大家都铆足劲头,抢抓先机,用“开局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力争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上海产业经济发展构筑新优势。
上港集团
对新一年业务量提升充满信心
所属行业:港口航运
昨天,载满4490自然箱的“地中海伦敦”超大型集装箱船停靠在洋山三期码头,像这样的大船一共有4艘,一字排开停靠在港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作业。
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700万标准箱,洋山港已成为上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从上海港本身来看,建设国际枢纽港要求洋山港区进一步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今年,集疏运中心市政配套工程已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集装箱在集疏运中心与洋山岛之间海关查验监管范围内的快速转换。同时,结合人工智能、5G-V2X、北斗导航、智能集卡等新技术,调蓄东海大桥和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填谷平峰提高公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洋山港服务能级。
目前,上港能服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已在洋山LNG码头实现首次试靠。根据之前的协议,上港集团将在洋山港区为达飞集团国际航线所有船舶提供为期10年的船-船LNG同步加注服务,这将是上海港首次提供国际航行船舶加注LNG燃料服务,也是中国港口此项服务的首次作业。
去年6月以来,上海港各集装箱码头长期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提升港口生产效率与能力成了关键。上港集团在外高桥沪东、明东两码头间和洋山盛东、冠东两码头间尝试相邻码头“共享堆场”作业模式,进一步提升堆场资源和集卡互拖资源的利用效率。洋山港区空箱堆场、重箱堆场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将分别投产运营。
上海港对新一年的业务量提升充满信心。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周勇表示,今年上海港的生产业务将围绕码头能力效率的挖掘提升、新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升级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创新、做大做强、推深推广,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全球供应链顺畅运转作出积极贡献。
默克中国
再投10亿元加码本地化生产研发
所属行业:集成电路
前滩世贸中心二期,默克中国总部办公室里还留有春节的喜气,但员工们已精神抖擞地开工了。虎年第一个工作日,大洋彼岸的默克总部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默克电子科技业务宣布投资中国倍增计划,2025年前再投资10亿元,聚焦芯片制造领域,新建和扩建一系列电子材料本地化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设施,这其中的大部分资金将投资在长三角区域,而作为运营总部的上海,更是要开足马力。
放在默克中国总裁兼电子科技业务董事总经理安高博面前的计划中,就有今年的上海“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项目——这个默克全球范围内覆盖产品最广的半导体研发基地预计将于夏季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各类半导体和显示材料的分析、测试和采样。安高博介绍,这个研发中心还将承担招募和培养本地研发人才的重任,部分在全球收购的半导体领域项目也将融入其中,包括半导体材料的快速测试能力等,帮助中国客户更好应用新型材料。
10亿元新投资中,还有一部分将用于新设一个生产基地,默克中国总部已开始前期规划,新的基地将落户在长三角地区,以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快速落地,形成高水平的供应链。
过去10年间,默克中国已在电子材料领域累计投资逾10亿元,从投资速度来看,未来10亿元投资的周期减半,速度加倍。投资源于信心,安高博告诉记者,2021年,中国成为默克全球电子科技业务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和最大的业绩增长贡献者“双料冠军”。他认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机遇期,对跨国企业而言也是投资窗口期,“通过加倍投资,中国必将成为极具效率和韧性的增长之地、创新之源”。
奥盛集团
以新材料新技术支持重点工程
所属行业:高端制造
昨天,奥盛集团旗下“一树四翼”高科技制造板块都举行了“虎年新开局,勇夺开门红”的生产会议。无论是高温超导、医疗器械板块,还是桥梁缆索、航空精密制造板块,大家都以虎年的“虎劲”投入工作,以科技创新力争再上一层楼。
目前,奥盛的各个产业板块都在进行年前年后的业务接力。“集团正在以新材料和新技术,全力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桥梁缆索板块负责人介绍,年前参建的沿海交通大动脉上的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钢桁梁悬索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成功合龙,年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全国首座重载货运铁路和客运专线并行的“沪苏湖跨斜塘航道斜拉桥”的建设中。今年10月,这座“全国之最”的斜拉桥将实现合龙。
以企业独立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输电技术为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上海投运后,奥盛正在积极筹划“5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持续领先国际水平。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支持下,奥盛力争把这项被誉为“21世纪电力行业最具潜力的科技新成果”推广到国家电网新一轮改造中,为世界电力建设提供“中国创新智慧”“上海工程标准”。
奥盛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也取得了新进展,其自主研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去年不仅获得美国专利,而且临床应用也证明,其功能优于同类的进口产品。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一手抓好新产品的攻关研发,一手抓好市场推广,特别是创新医疗产品,只有大力推广应用,才能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福音。”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表示,将以韧性精神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奉献力量。
纽脉医疗
创新创业是为了填补技术空白
所属行业:医疗器械
虎年伊始,在一场“心尖上”的较量中,张江企业就抢占了先机:纽脉医疗自主研发的Valveclip-M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最近完成注册临床首例患者入组,标志着产品系统研发进入临床入组阶段。
心脏瓣膜是心的“阀门”,每时每刻不停歇工作,一旦这扇“门”发生病变,将会扰乱正常的血液流动甚至导致死亡。对于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来说,更换人工心脏瓣膜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几年,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介入修复、置换器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类产品已在临床得到可行性、有效性论证。而纽脉医疗则是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的创业公司。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创新创业更有意义。”纽脉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虞奇峰告诉记者,“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聚焦瓣膜领域卡脖子难题,从临床需求出发,多维度、多方位进行技术迭代与创新升级,开发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
作为一款针对高危二尖瓣反流患者研发的经股静脉入路的缘对缘修复器械,去年7月,纽脉医疗的Valveclip-M系统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即“绿色通道”,将在虎年全面推进注册临床研究进程,“我们期待Valveclip-M在不久的将来获准上市,造福广大二尖瓣反流患者”。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站在虎年岁首,纽脉医疗抱着创新的信念一路向前:凭借在瓣膜介入领域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持续发现市场中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及临床反馈,研究可被临床广泛利用的技术路径,推进产品定型及临床验证,实现在整个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广泛的产品及业务布局,“打造属于中国的、同步于国际水平的、集研发生产于一身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上海数据交易所
要为传统行业腾飞“添翼”
所属行业:数据服务
春节假期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立即转入忙碌的工作状态。今年,他们不仅要把数据交易做得红红火火,更希望能将上海首创的“数商生态”打造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有生命力。
上海数交所是国内第一家以“交易所”命名的数据服务机构,去年11月25日在浦东成立后,首创了许多规则、机制、标准,希望能使数据资源以更合规、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进入流通环节,为全社会创造价值。
上海数交所副总裁卢勇告诉记者,第二批数据产品刚刚在交易所完成正式挂牌。数量上,第二批产品与第一批相同,也是20个。但挂牌的主体更加多元,既有央企、地方国企,也包括民企;行业维度则是继首批挂牌的交通、金融、能源等八大类之后,增加了对贸易、商业、地产等新领域的覆盖。
每一批新数据产品的组织,上海数交所都要做许多幕后工作。挂牌前,数交所都要协调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合规性、应用场景、数据质量等作深入评估,通过后再为其颁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这张凭证本身,就是国内的首创之举。正因为做了如此细致、专业的工作,上海数交所才有机会带动行业,破解数据交易普遍面临的确权难、互信难、监管难等瓶颈。
除了发展数据产品外,上海数交所还牵头承担了许多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他们与一些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合作,同时推进10个课题,涉及数据资产化、数据分类分级、数据确权等,希望通过理论创新,为数据交易提供更多支撑。这种既重业务、又重基础的做法,也是上海数交所的特色。
无论是数据产品的供方、需方,还是为数据交易提供法律、技术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包括研究力量,事实上都能被看作“数商”的一部分。过去两个多月,随着上海数交所业务的推进,数商群体也在上海加速扩容。不仅如此,这两天,卢勇已接待了多批外省市客人,他们很想了解上海推动数据交易的经验做法,希望带动本地企业与数交所合作。
作者:徐晶卉 祝越 唐玮婕 张懿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