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是运行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负责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既是服务中心也是交通中枢。
在这里,24小时被划分为三个班次,两位上海小囡——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金忻淳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孙依琳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她们的岗位看不到精彩动人的竞赛现场,为记者指路、注册等动作却要重复上百遍,她们始终精神昂扬:“‘天霁蓝’是北京冬奥会的底色与底气,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发挥好自己的力量”。
开场音乐一响起,忍不住哭了
冬奥会开幕式上,负责媒体引导的金忻淳有机会在现场见证。开场音乐响起的瞬间,金忻淳思绪万千,“看着台前幕后所有人的笑脸,想到我们国家克服了那么多不确定因素,想到这场世界级赛事凝聚了无数人的梦想,忍不住哭了”。
梦想也是志愿者们自己的梦想。两位上海小囡选择离家奔赴北京读书,一个共同的心愿便是见证并参与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还是高中生的孙依琳便详细算过,冬奥会举办时自己正在读大三,有充足的时间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如果自己能亲身参与,这辈子都自豪。”
在接受多轮面试和培训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在读的金忻淳如愿进入主媒体中心工作,主要负责为摄影记者签到注册、管理摄影储物柜等事项。其中一个小小的“辅助通行物”袖标,是进入竞赛场馆拍摄采访的必备要件,志愿者们协助每一位有拍摄需求的记者填写登记表,是一样精细活儿,不能出差错。重复的程序性工作占据了金忻淳大部分工作时间,但她却不认为这是枯燥的事情,“简单的事情就算要做上百遍,每一遍都要做好”。
不论是白班还是夜班,金忻淳看到最多的便是媒体记者们来来去去的身影,“我憧憬的新闻理想更加具象了”。
北京不冷,北京很暖
连日来,北京气温迫近零下10度,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孙依琳看到几位外国记者站在露天候车站台上等车,连忙上前提醒还有一小时才发车,可以先回室内等候。外国记者们却说:“北京不冷,北京很暖!”
经一番攀谈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来自更加寒冷的加拿大,虽然出了个“跨国差”,但是记者们对冬奥会提供的各项服务都赞不绝口。
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聊天,是孙依琳的工作需要,也是她对志愿者工作热爱的一点。主媒体中心承担了交通枢纽的功能,作为一名上下车引导志愿者,孙依琳需要记住繁杂的交通线路和时刻表,好在接到询问时尽快给出最优交通路线建议。
热门赛事举办前后,客流量都会变大,这也是孙依琳和同学们较为忙碌的时刻。“有些比赛进行到很晚,记者们有的要从这里中转回住宿地,有的要进入主媒体中心工作”,比赛结束了,那种令人振奋的竞技体育氛围却会在孙依琳周围沸腾许久,这也让夜班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为了服务北京冬奥会,金忻淳和孙依琳都没能回上海过年。好在有老师同学们一起生活工作,志愿者之家还为志愿者们提供画年画、捏黏土等新春民俗活动,节日氛围浓厚。金忻淳用黏土捏了每天都能看到的冰墩墩、雪容融,仔细收好,作为参与这场国际盛会的见证。而孙依琳则已经迫不及待,“等我回到上海后,一定要亲自参与冰上雪上运动!”
作者:周辰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