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历程翻开新篇章,未来十年将是关键冲刺期。根据九部门最新发布的相关《意见》,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设计之都”,创意和设计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设计与城市发展并行,与城市特色相融,与全球创新网络相接。作为我国近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发源地,上海诞生了国内第一家设计工作室、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第一家音乐工作室等创意机构,孕育了具有典型中国都市文化特征的现代设计样式,迄今仍然引领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自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全市创意和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创意设计产业的总产出已从2012年的472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2万亿元以上,相关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突破8%,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市政府同意,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以进一步强化设计对于城市的“赋能效应”,助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构筑未来创新发展优势。
根据《意见》,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将分为两步走: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计之都”;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结合该总目标,上海希望未来的“设计之都”能具备四大特征:设计产业繁荣、设计品牌卓越、设计生态活跃、设计氛围浓郁。
具体来说,在产业方面,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25年超2万亿元。在品牌方面,上海将通过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筹建“国际设计百人”组织、办好“上海设计周”、发布“上海设计100+”榜单方式,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奖、设计企业、标志性品牌。此外,上海还将建设2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0家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和设计引领示范企业,构建“百千万”设计人才梯队。
与通常人们的理解稍有不同,设计并不仅仅以艺术和想象为基底,它更可驱动许多创新活动,赋能许多硬核科技。实际上,创意、创新、创造相辅相成,发展设计力量本身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一环。在《意见》中,上海提出了创建“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的愿景,将推动设计赋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特别是强化高端芯片、医疗产品、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设计;而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上海也将推动加强关键核心环节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城市空间和服务也是“上海设计”的重要发力点。《意见》提出,发挥上海建筑设计优势,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一方面,要美化公共空间,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建筑,打造美观实用的“城市家具”;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交通、养老、医疗、政务等方面,通过引入“服务设计”的工具和方法,提升服务能级。
为营造有利于设计创新的生态体系,上海将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升公共服务和金融支持。在空间布局方面,将在“五个新城”建设中,依托各自特色产业集聚设计力量,并在黄浦、静安形成江南智造、昌平路等创意设计集聚带。另外,上海还将依托高校,提升“环同济”“环东华”“环交大”“环华理”等各具特色的设计集聚区能级。
作者:张懿
编辑:范家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