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天很蓝,海岸边落满了和平鸽,2.88公里的新海湾大桥连接着旧金山与奥克兰。这座地标性建筑背后蕴藏着重要的“东方故事”:桥身4.5万吨的钢结构全部由上海振华重工承建。“两国建设者之间的相互协作,推动互相进步与桥梁业的发展。”时任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修建项目经理、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振华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韻这样回忆。
今天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两国之间的民间往来延续至今。上海振华重工花了5年时间完成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修建项目,造就了世界桥梁史上难度最大、跨度最大的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近日,曾经亲身参与项目的吴韻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携手合作的故事。
每天上海早上7点开越洋交流会,美国专家:“想不到中国有这么棒的基础设施”
就在承接该项目前,世界上从未有过修建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的经验。吴韻说:“当时是把没人能造的东西,完完整整造出来。”
1989年,旧金山发生7.1级大地震,海湾大桥东段损毁严重。随后,加州政府决定在旧桥旁新建一座新海湾大桥。据吴韻回忆,当时大桥的设计难度非常大,不仅要有至少150年的使用寿命,还得抗8级地震。美国在全世界招标供货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参与到桥梁钢结构方面建造标的竞争,最终上海振华重工脱颖而出,在2006年6月正式与美方签署合同。
早在项目准备阶段,中方与美方团队进行无间断沟通。每天上海早上7点准时开会,那会正值美国旧金山时间下午3点。中国团队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并准备第二天会议。吴韻回忆,当时公司总裁管彤贤虽已年过七旬,但也经常和工作组加班工作到凌晨,保证环节不出任何差错。
项目中1.5万吨重的钢塔,需要层层技术加持。为了能够达到验证原始设计的可行性,在正式生产前,团队决定自己制作一个1比1、10米长、30吨重的桥梁模型。实验最后一步时,发现模型最终没法“合拢”——“倘若在真正生产过程中碰到这类情况,将导致大部分零件都报废,工厂会面临停工的风险”。吴韻所在团队成员和美方参建人员都十分焦急,该项目商务合同规定延期罚款每天30万美元,上不封顶。通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足足花了8个月的时间才正式解决了这一难题,成功避免项目延误和可能出现的重大责任纠纷,为项目成功奠定了基础。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吴韻开玩笑到:“那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和伙伴们要在马上下班的妈妈到家前,把拆散的收音机装回去。”
修建大桥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惊险”,但多的更是数不清的赞誉。吴韻介绍,当时中方还特地建造了2万吨级码头、可以具备1600吨起重能力的厂房,大量自动化焊接设备以方便桥梁施工。前来视察的美方团队看到这些机械设施叹为观止,直呼“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基建设施”。
2010年9月,高160米的新海湾大桥钢塔拼装完成,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对接成功,全塔拼装精确度达到1/2500,远超过合同约定的1/1000。2011年10月28日,最后一段桥面钢箱梁吊装到位,全部桥面钢箱梁89.6万个螺旋螺孔准确对接,钢结构制造任务终于完成——这比合同限定的时间足足早了5个月。
桥梁承载了最繁忙的交通,也留给制造业丰硕成果
如今的新海湾大桥,白天黑夜都是美国最为繁华的路段。桥梁连接着两座城市,一侧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侧帆影相接生机盎然。
中美制造业合作,受益的不仅是“一片湾区”,还有更多制造业参与者。当时,中美焊接有着不同的标准。为了能“因地制宜”,上海振华重工特地从质检团队中培养了100个CWI美国焊接检验工程师,还推动将近2000位焊接工人考取美国焊接协会证书。“当年这些人才在全国范围内都屈指可数,而现在他们也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吴韻说。
施工过程成为这批焊接工人最好的历练。比如,生产面板,面板是U形肋和顶板组成,第一步就得用上高难度气体保护焊焊接,熔透率得达到80%。工人需轮班作业,每个工班作业前需要进行试板焊接,再做切片测试评定,整个过程需4小时。直至确认合格后,才可展开面板生产环节。每天生产1到2块面板,每块如工艺品一般,多道工序都需精心呵护。
美国新海湾大桥项目一方面培养了技术人才,一面也打响了中国制造业在美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随后,上海振华重工承建了拉斯维加斯摩天轮,该项目还拿到2015年美国钢结构协会(IDEAS2)质量大奖,也是美国钢构参评的最高荣誉;后来还有西雅图会议中心、英吉利海峡风电钢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等项目都“花落”上海振华重工。
回忆50年来的交流,吴韻很感慨,“纵然有起起伏伏,但实现共赢共生是中美双方主旋律。”在他看来,造桥过程中中方团队从美国同行处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往后的建造工程中依旧发挥着作用,“当年的工人们都是二、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一代代传递着技能手艺,也推动着制造业硕果频出。”
作者:占悦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