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获国家授牌批复、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出入境办证窗口建设加快推进、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政策落地实施……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之际,“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虹桥”亮点频频。
记者昨天探访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多个与人才有关的服务点,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一站式服务”、人才支持的“叠加政策包”与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正助力“大虹桥”厚植国际人才优势。专家表示,未来“大虹桥”应实施更加开放积极和体系化的引才聚才政策,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记者探访:“旗舰店”里享受“一站式人才服务”
最近,“大虹桥”区域又多了一个便捷、周到的办事新选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开始运行。除了与企业相关的业务外,与人才有关的诸多业务也能在这个“旗舰店”中得到满足。前几天,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上海韩国学校开学,20多位外籍教师需要集中办理就业许可手续。这一次,他们不再需要前往闵行区出入境管理局等多处奔波,只需进一扇门,就可实现“一站受理”。
记者在企服中心看到,这里的C区被规划成单一窗口,既可受理全市范围内外籍人员居留许可,也可以同步办理就业许可。“我们梳理发现,‘大虹桥’区域国际元素较多,有不少国际社区、国际学校、跨国企业。”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投资促进与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刘飞介绍,企服中心推出了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这里的出入境窗口与科委窗口,可为外籍人员办理签证、居留许可、工作许可等相关事项。不仅如此,在虹桥的长三角企业外籍人员也能办理就业许可。
“大虹桥”对人才的渴求与吸引,不仅仅体现在服务层面。事实上,企服中心所处的位置,也恰恰是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的所在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人才港在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人才公寓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长三角企业海外人才互通机制、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等方面作了诸多尝试。几天前,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获国家授牌批复,已吸引集聚人力资源龙头企业50家。
来自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数据显示,去年这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窗口办理业务达到9465件,占全市业务总量的五分之一;实行外国人才办事更加便捷的不见面审批4.0版,不见面受理审批服务件数同比上升67%。而得益于打通行政边界的“政策网络”,这里已惠及海内外人才12万人次。
专家建议:根据战略定位实施更体系化的政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2月出台的《总体方案》明确“要厚植国际人才优势”,大力吸引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过去一年,依托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大虹桥”的国际人才管理服务持续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在他看来,人才发展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战略定位,未来“大虹桥”更需要重点引进和集聚总部经济型人才、会展专业人才、专业商务服务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相关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厚植国际人才优势。
他认为,在发挥开放优势方面,“大虹桥”要积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在便利入境、永久居留、创业支持、保障服务、安居乐业等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与此同时,背靠长三角区位优势,这里也要积极打造“大虹桥人才”枢纽功能,加强“候鸟人才”服务,切实解决人才跨区域流动中的各类现实问题。
王振建议,基于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这个重要抓手,“大虹桥”应实施更加开放积极和体系化的引才聚才政策。比如,研究推出更有含金量的海外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打好“重金揽才”“事业聚才”和“服务留才”组合拳。同时,也要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人才工作与功能打造相结合,聚焦“大虹桥”发展最新功能定位,以此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工作的主要方向。
作者:徐晶卉
编辑:孔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