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上午,一只画有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江南忆”的巨型风筝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腾飞而起。 风筝线的一头连接着杭州非遗文化,另一头则承载良渚五千多年的文明,这场结合“世遗”、“非遗”、“亚运”元素的放飞之旅,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不少人好奇:“这只风筝什么来头?”据了解,风筝长度正好2022米,由852只无纺布小风筝组成,每面小风筝上都绘有亚运吉祥物“宸宸”“琮琮”“莲莲”等亚运元素,笔法细腻、色彩明艳,寓意即将到来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
风筝的顶端是一只龙头,象征良渚文化时期的龙首纹形象,因此,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程迪申为它取了气场十足的名字——“亚运龙”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传递着亚运精神。“亚运龙” 耗时两个多月制作,试飞十多次才成功,由杭州瓶窑老街风筝馆团队打造,今天正式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池中寺遗址区域放飞,共持续一个多小时。
余杭风筝的名气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程迪申是老瓶窑人,有着四十多年风筝制作技艺。这次他和团队一起,首次尝试用板式串结构,确保巨型风筝的适飞性。此外,单单撑起风筝的竹条就有一千多根,全部取自本地毛竹,经历反复试验、手工打磨,才定型成每根40-50公分粗细,让风筝造型好看的同时,能飞得又高又轻盈。
“放风筝是个力气活,风力顺当的时候,升空只要半小时,但收回来却很费事。今天我带了十多个人来帮忙,至少需要2小时。”程迪申介绍,团队前期考察时发现,公园的池中寺遗址区域地势平缓开阔,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十分适合风筝飞行。“亚运龙”随着风力持续攀升高度,程迪申的心情既紧张又自豪。
作为亚运吉祥物“琮琮”的“老家”,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亚运人文的体验点。从亚运火炬到亚运场馆造型,从玉琮到神人兽面纹,杭州亚运与良渚文化无不深度融合。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典,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在这片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上,杭州民间手艺人见证荣耀时刻的同时,也身体力行传播非遗文化,表达对亚运最朴实的敬意。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