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的新冠检测需求催熟了国内体外诊断技术。以“生物医学产业技术战’疫’的背后”为主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对话科创人物论坛第8辑日前在线上展开,宝藤生物创始人、董事长、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楼敬伟表示,“在这个前沿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有大量的疾病诊疗范式被颠覆,衍生大量的全新产品和服务,这是最大的机会。”
“体外诊断(IVD)”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其检测原理和方法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并且产品品种繁多,制造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
“我们现在进行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就属于体外诊断。”仁度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居金良介绍,体外诊断技术从早期的生化检测到免疫检测,发展到现在大家熟知的分子诊断(DNA、RNA)。国内在生化检测和免疫检测领域都很成熟;新冠检测需求催熟了技术。而在RNA诊断方面,“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少”,新冠检测理论上是检测RNA,但却是用DNA的检测技术。
从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来看,居金良认为,IVD行业具有市场规模最大、增速最高、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特点,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黄金赛道。体外诊断产业链由三块组成——核心原料及仪器元件市场,试剂和仪器的产品提供商,服务市场。其中处于上游的是元器件、诊断、抗原、抗体等,“这些是壁垒最高的行业”;中游是仪器和试剂提供商,这一链条聚集了目前最多的上市公司;下游市场包括医院、独立实验室,市场大、上市公司比较少。
基于14年的努力,楼敬伟所带领的宝藤医学已研发出较为完善的分子诊断产品体系,包括疾病的易感性、早期筛查、疾病的分子分型以及药物选择、疗效监控等覆盖诊疗全程的系列分子检测项目,以及支撑上述应用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等。也基于此,在面对上海现阶段大量核酸筛查的需求下,宝藤突破重重困难,在特殊时刻快速实现了产能的倍增及高效的组合。
在接到本轮疫情核酸检测任务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他带领团队在市政府及浦东新区支持下,快速调配设备与人力、提高技术效率,与各方联动,将核酸检测日检能力从6万管提升至25万管。这也成为分子诊断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体外诊断机会在何方?楼敬伟认为,“在这个前沿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有大量的疾病诊疗范式被颠覆,衍生大量的全新产品和服务,这是最大的机会。”
楼敬伟用三句话来概括体外诊断在国内和国外发展的差异:原创技术,仍需追赶;应用技术,也就是第三方检测领域,基本同步;数字诊断,我国有望后来居上。居金良博士认为,体外诊断行业国内原创技术水平和国外差异较大,从设备的稳定性、操作便利性方面看,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试剂方面,国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体外诊断行业的机遇在哪里?对此,居金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在化学发光、POCT和分子诊断中的RNA部分,“需要找真正具有临床意义的产品去开发,以及要对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流程做好足够的心理预期。”
作者:唐玮婕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