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宝山基地炼钢厂3号连铸机机器人。
长江西路101号,锈迹斑驳的工业遗存巨型除尘塔,成为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最抢眼的钢铁艺术作品。
巨型除尘塔所在地块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铁合金厂,时光荏苒,曾经的能耗大户转变为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除尘塔也以新面貌示人。
除尘塔的故事,浓缩着钢铁宝山的历史变迁。“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宝山专场昨天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宝山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有难度,但更有典型意义。未来将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注重形成从长远布局到近期部署、从总体策划到具体安排、从全面统筹到重点突破的推进体系。
科学谋划,转型板块腾飞在即
吴淞、南大2个板块共同见证了工业制造时期的辉煌,如今双双面临转型发展。
作为重点转型板块的吴淞创新城,占地约26平方公里。在宝山区区长高奕奕眼中,这里面积大、区位条件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要打造成上海国际大都市新中心以及上海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未来之城。
以存量型开发为主的吴淞创新城,面对的是一片老工业基地,要重新梳理盘活产业用地,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反复研究后,宝山区创造性地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的开发新模式。目前,上实集团专门成立约200亿元的开发平台公司,专注于吴淞创新城的转型开发。未来三年内,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千亿元以上。
毗邻上海大学的南大智慧城,约6平方公里,转型步伐相对更为轻快,该区域建成和在建的产业载体近100万平方米,双子塔楼实现交付,数智绿洲一期、国际人才社区等实现结构封顶,数智绿洲二期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丰翔路、南大路TOD将相继开工,打造成为上海北部重量级的旗舰商圈。
科创立身,新赛道挖掘新机遇
腾挪出的新空间,将迎来新产业,释放新动能。宝山区定位清晰——“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在陈杰看来,宝山区兼具毗邻中心城区和近郊优势,高校、央企等科技力量雄厚,产业腹地较广。“在服务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责无旁贷,要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做起,着力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体来看,适应科技创新范式转换,把“普遍在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全力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开辟“人有我优”的新领域,宝山区紧盯产业链核心环节,找准赛道、构建生态、加速成势,加快补链延链固链。比如生物医药近年发展迅猛,其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100%,企业数增至近400家。传统优势领域如钢铁,演绎着“钢花”变“云花”的新故事。目前,宝山区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占全国六成,上海钢联螺纹钢价格指数成为现货与衍生品国际结算指数。
抢抓“人无我有”新赛道,宝山区对照全市明确的5个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制造。比如,聚焦细分领域,通过“一业一策”促进合成生物等重点行业发展。
围绕全链条创新,宝山区频频亮出首创举措。从揭榜“先投后股”国家创新改革试点、揭榜“建设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改革试点,到发布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以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创新支撑全链条的科技创新。
产城融合,更有力辐射长三角
“南北转型”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宝山区立足更高视野,将区域转型融入全市发展、国家战略中。这一战略定位也被具象描摹:南承中心辐射、北向跨江联动、东接浦东引领区、西连长江经济带,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联通内外、打开发展扇面,据介绍,高铁宝山站规划8台18线,有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又一重要交通枢纽。高奕奕介绍,目前正全力加快高铁站周边开发,与吴淞创新城整体转型统筹协调、联动实施。配套公共交通方面,将推动轨道交通19号线南联北延,并预留远期捷运线接入的空间。
交通能级提升,居住环境也同步焕新。十年努力久久为功,第一批改造的“城中村”陆续蝶变。3000多户村民、居民搬进高楼,享受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效率与质量并重。杨行老镇二期成为全市唯一当年立项、当年启动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相关部门也提出探索释放战略留白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贵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嘉旖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