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4时,在洋山深水港大洋山海工基地码头作业现场,由176轴模块车组成的五列运输车载运着首个自产“大圆桶”缓缓登上半潜驳船“三航工5”,16时正式开航前往小洋山北作业区施工现场,这是由大洋山海工基地生产制作并安全出运的首个“大圆桶”,成功实现了洋山港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大型桶式基础结构“自给自足”。
大洋山海工基地是洋山港区首个集“大圆桶”预制、运输一体化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大圆桶”是一种新型单桶多隔舱式的桶式基础结构,桶式基础结构基底不封闭,通过排水排气下沉进入泥面后作为码头基础,具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施工速度快、防风防浪能力强、耐腐蚀等优点。
据悉,首个出运的“大圆桶”长36.6米,宽20米,高20米,自重高达3800吨,需要通过半潜驳运输至洋山港小洋山北作业区施工现场,而整个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第一阶段共需要26个“大圆桶”,后续总需求将超过500个。在此之前,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大圆桶”均由半潜驳从连云港运输至洋山,不仅路途遥远、花费时间长,中途还容易受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平均运输一个“大圆桶”需要花费约3天时间,而本次从大洋山海工基地运输至施工现场,从装卸到运输,整个过程可缩短至8个小时以内,不仅大大得缩减了运输成本,也极大得提高了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效率。
为保证洋山港首个自产“大圆桶”安全、顺利出运,保障国家重大涉水工程顺利推进,洋山港海事局高度重视,靠前服务,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调研,组织召开桶式基础结构安全出运共商会,对出运全过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系统研判,明确防范措施,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方案。同时,在出运前期,对参与运输船舶开展全面安全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确保船舶“不带病”航行。在运输期间,洋山港海事局采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远程监控和海事巡逻艇现场护航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洋山至小洋山北作业区18.7海里全航线水域通航环境实施全方位管理,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洋山港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圆桶”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运输频次也将变得越来越高,洋山港海事局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好的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晓鸣 冯杨虹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