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的秘密六人组》[美]布莱恩·吉米德 唐·耶格尔著 刘润泉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郑渝川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这份宣告文书的副本被送至英国,英王乔治三世和内阁终于下定决心要以武力平定他们认定的叛乱。由十三个原英属殖民地结成的新生美国,在世界霸主英国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美军(大陆军)仅有之前围剿印第安人的军事经验,很难与训练有素的英国本土军队相提并论。事实上,当英军发起猛烈攻击后,美军总司令华盛顿组织的对决抵抗,很快就成了大溃败,陷入了三面包围。是一场大雾拯救了华盛顿和他麾下的乌合之众。
华盛顿能够打败英军吗?希望极其渺茫。尽管今天的美国历史书通常竭力渲染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卓越才能,譬如华盛顿的军事才能、汉密尔顿的理财术、富兰克林的外交手段等等,但事实是,在战场上,美军士兵不是英国人的对手,华盛顿也逊色于英军将领。战场之外,尽管《独立宣言》是以殖民地人民的集体名义发布的,但当时的保皇派却占据着殖民地人民中的相当比重,在纽约等大城市反感这场“叛乱”比同情、赞成独立的人还要多。至于外交战线,法国迟迟未能同意美国使节富兰克林的游说,美军将继续独立作战下去。
但在随后的战事中,美军却突然变得相当神勇,华盛顿也似乎化身为战神,每每能够洞察到英军的动向。从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到成功掩护法军登陆并形成对英军的反合围,再到后来,英美双方互有胜负、但形势变得对美国更为有利,最终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这期间,美军还挫败了英国人试图通过制造美国货币假币以扰乱美国经济的图谋,将英国海军的电报密码本运到了约克城,识破了美军上层的英国间谍、西点要塞司令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并阻止了其献城的计划……那么,是什么因素使战争发生了逆转?
2013年,美国作家布莱恩·吉米德和唐·耶格尔推出了《乔治·华盛顿的秘密六人组》一书。作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历史学家莫顿·彭尼帕克的研究发现基础上,通过查阅美国中情局等机构的解密档案指出,华盛顿领导打赢独立战争的最大功臣,是时至二十一世纪仍鲜为人知的秘密六人组——华盛顿亲自部署在英军占领区的库尔珀谍报网,由本杰明·塔尔梅奇少校领导下的六人组成,其中五人的身份已证实,包括罗伯特·汤森(商人、记者)、亚伯拉罕·伍德哈尔(商人)、奥斯丁·罗(酒馆老板)、迦勒·布鲁斯特(码头工人)、詹姆斯·利文顿(印刷所和咖啡店老板),还有一名未被证实具体身份的“355号”女性特工。库尔珀谍报网对于扭转独立战争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弱小的美军得以逼和英军。
此书出版后,在美国国内引发热烈反响。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总统小布什的顾问卡尔·罗夫、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反恐和情报小组委员会主席皮特·金、美军陆军上将汤米·弗兰克斯等政界要人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
这本书对于美国史特别是独立战争史、美国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正如作者在书的结语中所谈到的,谍报六人组的成员不具备军事和情报训练背景,很多传递情报的方法都是独立摸索而得,还被美国等国家的情报机关延续使用了很长时间,因而,书中作出的解密,对于国家安全管理等命题研究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全书开篇就明确提到,1776年,美军总司令华盛顿在连遭作战失败后,才开始考虑建立谍报网来遏制来势汹汹的英军。但组建谍报网相当困难,因为很多人并不看好美国的独立大业,并且,充当间谍在当时显得相当不光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军为了更快击溃他们眼中的叛军,不仅雇佣了臭名昭著的黑森雇佣军,而且还放纵雇佣军和英军士兵在殖民地占领区胡作非为,包括强征民宅、抢夺粮食、践踏农地、肆意殴打居民、勾引妇女和少女,等等。尽管这种作为还不能称为奸淫掳掠,但确实极大地伤害了占领区居民,特别是那些本来很不赞同美国独立的保皇派居民——这些作为,使得华盛顿组建的谍报网得以成形。商人亚伯拉罕·伍德哈尔出自一个原本亲英的殖民地居民家庭,在目睹英军暴行后,甘愿冒着被英军绞死的风险加入到弱势的美军谍报队伍之中。秘密六人组中的核心罗伯特·汤森更是因为自家住宅被英军征用,英军士兵还肆意残杀他的邻居,愤怒之下转换了效忠对象。
书中也提到,独立战争期间,英军事实上也努力筹建自己的谍报网,也将美军西点要塞司令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发展为本方的间谍。但英军谍报网最终被证明无法敌过华盛顿的秘密六人组,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