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丁法章与上海新闻界前辈赵超构、王维、束纫秋合影(左起)。
《我的新闻人生》丁法章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曹正文
近日,收到丁法章兄馈赠的《我的新闻人生》(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作为法章兄的同仁,我读完之后,不由想起与老丁相识、相知中的几件小事。
我与老丁相识,大约在1983年前后。他当时在《青年报》任总编辑,我则在《新民晚报》跑青年条线,与团市委书记和《青年报》总编辑都有联系。我们曾在几次座谈会上相见,老丁虽是报社领导,但待人接物相当随和、亲切。1987年秋,恩师冯英子告诉我,晚报要调来一位新的领导,就是《青年报》总编辑丁法章。不久,我与老丁电话联系,老丁问我,晚报同志欢迎吗?我说:“我为你高兴,又为你担心。”原因是《新民晚报》的人事关系较复杂,老丁来接班,肯定会遇到一些麻烦。我劝他还是不来晚报为好。老丁听了,哈哈一笑。
老丁还是来了,当了《新民晚报》第一副总编。我们见面畅谈,老丁虚心地问我晚报的情况,我建议他去看望一下冯英老。冯英老与赵超老一样,为人正直且敢于讲话,在报社内有很高的威望。老丁很快去华东医院拜访了正在治病的冯英子先生,在当时报社内有很好的反响。
一年后,老丁顺利接班。作为旁观者,我感到他有三个优点:第一,他为人大度而正派,不搞小动作。第二,他尊重老同志,扶植新同志,他总是让每个记者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三,老丁精通业务,又虚心学习。他毕业于复旦新闻专业,又在两家报纸当过领导,既有组织能力,又有领导艺术。
老丁在《新民晚报》当了十年半的总编辑,创造了《新民晚报》发行量的最高记录(一百八十六万份),并让《新民晚报》走向海外(这是国内第一家地方报纸开办海外版)。法章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上海报坛罕见的帅才人物。作为总编辑,他十分爱才,从不妒嫉下属的才能,而且总是在外宣传他手下的爱将如何如何了得。老丁团结了报社绝大多数同志,这在“文人相轻”的报业单位,是有口皆碑的。
老丁在《我的新闻人生》一书里,写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亲身经历,也写了《新民晚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以及他晚年的笔耕生活,让人读后很有启迪。
我还要提及几件小事。一是我当时主编的“读书乐”专刊,一直得到老丁的热情支持。“读书乐”创刊五十期、一百期、二百期及一千期时,老丁都出席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认为新闻从业人员就应多读书,一张优秀的报纸就应重视办好“读书”版。“读书乐”创刊一千期时,老丁已从总编辑位置上退下,但他与参加这次座谈会的赵启正同志谈了许多读书的话题,还对启正同志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出席一千期“读书乐”盛会表示了感激。二是,老丁新闻工作几十年坚持写作一丝不苟。我保留了他的两份手稿(他为拙著《珍藏的签名本》和《我说风月无边》两书所写序言。他曾对我说,我是他唯一写过两篇序的作者),他的字从头到尾都一个样,工整圆润而挺拔,这也足以说明老丁的为人与做事的一贯风格。第三,老丁在这本书中写了一些人与事,其中有两位普通的通讯员:张夏生与周劲草,老丁对他们的赞赏,正说明老丁不重地位爱人才。
老丁自1984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常委,连任两届。我自1989年起任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我们有五年时间在市政协一起参政议政。老丁每次发言都是那么精彩,他的口才与他的领导艺术一样让人钦佩。
老丁是一位出色的报人,礼贤下士,没有架子。我经常去他家或办公室聊天,老丁戏称我们是读书的知交。我也是老丁夫人丁太最受欢迎的客人,因为我在他当一把手的十年中,从未向他要过一官半职。正因为避嫌,他在位时,我没有写过他一篇文章。他现在退下来了,作为老同事,我把读这本书时想到的真实随感告之于众。以老丁的才干,他实在可以在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上做得更精彩。不过,他已经做得很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