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饶龙隼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年11月版)
通常来说,一部断代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能够容纳著名作家二三百位,已属不易;而其中能获得较深论述的大作家,大体只三五十位。这使很多二、三流作家难获关注,遑论名不见经传的其他作家。但一部文学史如果缺少了对那些更广大写作群体的关注,显然是不完整甚至欠客观的。
近30年来,学界对地方区域文学的研究非常活跃,拓垦了非“主流文学”领地,使原来被忽视的地方、家族文学得以纳入中国文学研究视阈。饶龙隼教授的新著《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阶:从区域文学的视角切入,既深究区域内文学活态,又关注与其他地域文学的互动消长,将地方区域文学连通庙堂文学,使地域文学纳入主流文学发展进程之中。这样既避免名作家独擅文学史话语权而致大量名位不高作家的成就被忽略之弊,又不至于让地域文学研究囿限于方隅而消解与庙堂文学、其他区域文学互动关联的客观事实。地方文苑作为主流文学的流转之地,应与馆阁翰苑同时并行、互补联动,地方文学为庙堂文学提供了腾挪的空间,而庙堂文学则接引地方文学的生机活力。可以说,这是一部创通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研究的力作。
该著紧扣元末明初南北文化被隔裂、东南文人呈地域群落分布这两大表征,通过地域文学个案,描述该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全书分三部分:导论主要描述晚唐五代以来国家文化重心偏转东南的进程;上编考察东南文坛格局,重点研讨金华、吴中、岭南和闽中等地的文学群落;下编描述明初文学走向,重在研讨西昌故家的文化基质、江右儒学别派之弘传、西昌文学的雅正特质及其生长。
作为一部学理和文献兼融兼善的厚重著作,作者在表述方式上亦颇为用心,语言整饬雅驯,多用偶句联翩而出。当然,饶教授若能更上层楼,比如将书中所及而未见展开的宣徽文学、淮甸文学、金陵文学等群落也进行深研,那将会给学界带来更大的惊喜。
作者:查清华
编辑制作:王秋童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