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美国大使馆旧址
自1953年美英联合推翻伊朗摩萨台民选政府,推举巴列维国王重新掌权,并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后,美伊关系一度达到高潮,于1955年签订《友好、经济关系和领事权利条约》。
通过一系列秘密行动推翻伊朗摩萨台政权的举动,看似当时对于美国的经济利益与意识形态需要均有所满足,但实际“打断了伊朗的社会发展进程”,为美伊关系的持续恶化埋下了祸根。这一事件是认识美伊关系持续紧张的一个楔子。
作为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政府中东政策的具体反映,美国联合英国策划的颠覆伊朗民选摩萨台政府的“8·19”事件,早在20世纪末便进入石斌教授的研究视野,成为其认识美国的海外干涉行动及其中东政策的一个持续的抓手。
在新著《“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中,石斌教授通过多重视角,对美英颠覆摩萨台政权的诸多计划和行动进行仔细梳理。秉承以史为镜的治学理念,石斌教授利用最新解密档案及“Wilber文件”,从解析美伊关系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流畅的语言与严谨的逻辑,向世人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中东的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希冀为当前认识美伊关系提供历史殷鉴。
《“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
石 斌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8月19日上午,德黑兰南部集市上逐渐聚集了一支游行队伍向市中心进发,贾拉利和卡瓦利是其中的领头人。贾拉利带领一拨人走向议会大厦,途中烧毁了外交部长法特米的报社,后来又前往军警总部,释放了国王卫队长纳赛利等人。另外几拨人则摧毁了人民党的剧院和多家报社以及支持摩萨台的政党总部。暴徒们一路还打砸和抢劫私人企业与商店,破坏一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事物。当围观人群越来越多时,游行队伍突然高呼“国王万岁”、“打倒摩萨台”等口号。混在游行队伍中的拉什迪安兄弟、贾拉利和卡瓦利等CIA雇员还竭力怂恿示威者攻占德黑兰电台,并说服警察部队和围观群众加入游行队伍。政变支持者领导的部分军队随后也加入了游行队伍。
▲1953年伊朗政变的街头场景
到了上午10点多,德黑兰的主要广场已经被国王的支持者所控制。越来越多的人群从集市或周边地区来到市中心。五辆坦克和满载士兵的20辆卡车也加入了示威队伍。到了中午,示威人群大多都被反对摩萨台的军警官员操控,基本上没有遇到摩萨台的支持者或人民党的有效抵制。直到下午才发生武装冲突。
▲1978年,人们再也不能忍受巴列维王朝,纷纷走上街头反政府示威游行,并与警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对抗的关键时刻,摩萨台的几个忠实追随者曾建议他诉诸民众,号召自己的支持者行动起来抵制政变。凭借摩萨台的社会基础,通过此举扭转形势并非完全不可能,然而由于不愿看到更多的暴力冲突,摩萨台拒绝这样做。这当然是政变的策划者们求之不得的。
反摩萨台力量与支持他的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了几乎整个下午。示威人群还冲击了警察总部、军队总部和外交部。有大约2000人在一辆坦克的支持下围困了苏联大使馆。到下午晚些时候,政变一方控制了主要政府机构和电台、电报局等重要部门,并利用所控制的通讯、宣传手段向其他城市发布信息,鼓励各地民众支持政变。下午5时左右,一度躲藏的扎希迪也在德黑兰电台发表声明,声称自己才是合法首相,且德黑兰已为其支持者所控制。
▲1962年,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白宫会见伊朗国王
当天下午,CIA收买的军队将领率领部分王家卫队成员围攻了摩萨台的住宅。双方武装力量都出动了坦克,经过两小时激战,死亡约二百人(当天在德黑兰其他地区还有一百多人死亡),结果摩萨台的军队被打败,摩萨台的财产被洗劫一空,住宅被烧毁。摩萨台本人从房顶逃走,但第二天被迫向扎希迪的军队投降。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被政变力量所控制。
——摘自《“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石斌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