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一直做着复辟梦
张学良与溥仪的初次相见是在天津。时为1926年4月,适逢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奉系的势力范围空前膨胀,其长子张学良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大公子”。
此时,溥仪这位没落皇朝的掌门人,尽管权势已去,却仍在张园(后来改称静园)自设“清室驻津办事处”,继续以“宣统皇帝”的身份称孤道寡,不断联络军阀政客,做着自己的复辟梦。因为张作霖的关系,溥仪对这位年轻少帅也不敢小看。
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开明的张学良(时年26岁,比溥仪大5岁),对溥仪当时的做法颇有微词,他认为溥仪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复号还宫”的梦想,真正做个平民,以平常之心再谋发展。他建议其到南开大学去读书,“若南开你不愿去,亦可到国外去读书……你如果以后还是皇帝老爷这一套,将来有一天也许会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尽管张学良推心置腹,但溥仪却是一句也没听进去,但溥仪却没有生气,或者说是溥仪对张学良生不起气来。究其原因,张学良有着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他对我不生气?因为他那个时候是没有钱的时候。他在东北有地,有他的皇家产业。我们给他处置了,100万块钱,政府留下一半,另一半我给他了。所以他有那50万块钱,他得意得很,所以我就劝他,你这个人,你要听我话,我跟你说的是好话。”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迅速稳定了东北政局。6月21日,张学良为张作霖发丧。溥仪闻讯命师傅陈宝琛和朱益藩给张学良写了一封慰问信,并送去“御笔”挽幛,以尽悼念之意。张学良收到后,于8月24日以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身份复了一封亲笔签名信致谢,信中的文词甚是客气。
▲张学良劝溥仪顺应历史潮流
此后,面对日本的虎视眈眈,张学良拟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南北统一。一直视满蒙为自己发祥地的溥仪自然不希望南北统一,一旦这样,他复辟的希望就更渺茫了。所以,溥仪派手下与奉军素有往来的老臣商衍瀛来到东北,频繁接触奉系要人张作相、张景惠等。在“易帜”前后的关键时刻,溥仪授命商衍瀛与张学良密商,张学良对溥仪阻挠统一之举表示有所不满。
1931年7月23日,正在日本留学的溥杰回国度假,并往天津张园见溥仪。他向溥仪传达了重要信息:日本军方对张学良不满,准备在东北发动军事行动,希望溥仪接管满洲统治权。
11月2日,在溥仪的召见簿上就出现了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的名字。两年前,土肥原贤二用“王道论”和“满洲皇帝”诱惑张学良,希望他宣布“东北独立”,遭张严词拒绝。两年后,还是这位土肥原贤二,诱饵也还是“王道论”和“满洲皇帝”,只是把猎取对象由张学良改换成溥仪,就收到了他预想的效果。
蒋介石得知此事,马上派高友唐密见溥仪。高友唐秉承蒋的意旨,对溥仪承诺:只要溥仪答应不迁入东北或是到日本定居,可以恢复清室优待条件,可以随意住在北平或南京。然而,一心想复辟的溥仪却拒绝了蒋介石。
得知溥仪要投靠日本,张学良甚是气愤。他派人于11月6日晚6时许往溥仪所居的张园送了一筐水果,溥仪的随侍祁继忠按例检视,发现其中竟藏了两枚炸弹。张学良此举无非是想给溥仪以警示,让他清醒,不要中了日本人的诡计。但事与愿违,这一举动让溥仪顿失安全感,反而加速了他出关投敌的脚步。
——摘选自《作家文摘》合订本256期
作者:康艳华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