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是用来救命的,却正在被一些不需要急诊的病人给占用了!”昨天,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给记者打来“求助电话”焦急地说,入冬以来,医院门急诊量持续“爆棚”,天气变化是导致看病人数增加的主因,但其中不乏可改变的“人为因素”——一些人正把急诊当门诊看,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隐患重重。
这并非单个医生的“危言耸听”。新年以来,一则短消息在上海医生们的微信圈里热转:“这些天医院急诊人满为患,在此我提议,感冒发热未到38.5℃,不要到急诊凑热闹;醉酒爱闹事的,不要到急诊撒泼;白天可就诊的病不要到急诊。急诊是救命的,请别占用别人的生命线。当有一天,你的至亲急需抢救,医院里却大排长龙,医生护士有心无力,你就知道今天的转发有多重要!”
急诊间连连超负荷
入冬以来,六院的门急诊量连创新高,仅从1月1日—7日的数据看,单日平均门急诊量达到1.3万人次,是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最高值。其中,接收最危重病人的急诊抢救室里,单日就诊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21.87%,基本上每天要接收80—95个病人,而该院抢救室的核定床位是8张,换言之,如此接诊量已大大超过医院的负荷。淮海西路上的胸科医院以呼吸道、心血管疾病诊治为特色,过去两周,该院门急诊量也创下建院以来新高。其中,急诊单日平均就诊量达到13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以上。“急诊抢救室到处都是地铺,核定床位只有10多张,每天要涌进来七八十个新病人,等不到床位的病人们只能自带躺椅、钢丝床睡在过道里。医生连脚都踩不进,万一有人需要抢救,隐患很多!”急诊科副主任李延文焦急地告诉记者。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缓解急诊压力,增开了夜门诊,这样一来等于“两路医生”同时看病。结果,原定于晚上8点结束挂号的夜门诊到晚上10点都停不了,门诊医生基本看到半夜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