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一开闸,一直冷冷清清的A股市场真是热闹了不少。先是“打新”把各路资金折腾得够呛,回拨机制让网下认购几乎沦为“鸡肋”,网上申购的概率也没有高到哪里去;现在又轮到红红火火的“炒新”登台亮相,挂牌的新股无不接连封至涨停。怪不得长期驻扎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要“吐槽”:只有套得牢的股票,没有打得中的新股。
“新股不败”在A股市场算不上什么新闻,尽管交易所出台了新举措,但新股还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细究原因,自然是巨大的财富效应。当然,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小投资者往往是“炒新”最终的受害者。深交所公布过一组被反复引用的数据:“炒新”账户中80%以上是散户,且有一半亏损,其中一些账户的亏损幅度达99%,10万元以下账户亏损最为惨重。
于是,好多专家拿“炒新”说事儿,称其为“A股市场多年难以摆脱的沉疴顽疾,过度‘炒新’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可惜这投机味十足的炒作却总是春风吹又生。
在笔者看来,“炒新”其实并不是“妖怪”,若A股真是一个价格充分博弈的市场,股价定低了就会有人去抬高,反之也会有人卖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这次IPO二度重启,发行节奏和发行规模都有所控制,而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更双双创下新低,等于给炒作资金放出了“钱多、速来”的信号。因此,要根治A股的“妖气”,得靠市场化来根治,推进注册制改革,让新股发行制度更为公平、公正。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