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每年都有一批旧小区综合改造惠民工程,内容涵盖平改坡、排水管和线路更新、道路拓宽、外墙粉刷等,其中的“道路拓宽”不仅能还路于民,更改善了小区的停车难现状。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前建造的多层式旧小区无地下停车库,路面也没规划固定停车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车一族逐年增加,抢车位、人车争道的现象也越演越烈,更有甚者以“画地为牢”、设置路障等手段强占车位,停车乱象不仅成了旧小区的治理顽疾,更加剧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据了解每年被列入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的一批受益小区,由于看到“道路拓宽”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三者于是忽略了其可持续性,从而坐失根治“停车乱象”的最佳契机。应该看到,“道路拓宽”是以牺牲小区部分绿地为代价的,而且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停车难的现象,私家车还会年年增加,三至五年后又会车满为患,届时旧小区还有多少绿地再供“道路拓宽”呢?笔者认为,应抓住旧小区实施改造的契机,兼顾推行停车位的科学管理,彻底根治“停车乱象”。
一、测定停车位的“保有量”,登记车辆,分门别类。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先测算旧小区经规划改造后究竟有多少个停车位,这个数字也是小区停车的“保有量”,更是底线不容突破,以确保未来不重现“人车争道”的困境;再挨家挨户登记车辆,分门别类,以确定车辆为小区业主的私车、一户两车、租车、单位公车和外来车的不同性质。
二、推行固定车位证和临时车位证。以车辆与业主的关联和利益程度,研究区分和发放固定车位证和临时车位证。譬如,某业主的私车应享受固定车位证,但其又是“一户两车”类型的,那另一辆车应归为临时停车证。小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固定车位证和临时车位证的享受对象,原则上是在“保有量”的大前提下。值得一提的是,“临时车位证”终归是临时的,它终将被未来小区业主的新增首辆车的“固定车位证”逐步替代,车主从而要转向小区外“自寻出路”。
三、建立“车位管理专项储备基金”。试想五至十年后,小区的停车位全变成了“固定停车位”,仍然有新车不断增加而冲击小区“保有量”的底线,业主之间的利益公平性于是就面临挑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补偿机制来维护“底线”。笔者设想在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即建立一个“车位管理专项储备基金”,每月从小区停车费中提取10%以上的资金,滚动累积,专款专用,为未来超“保有量”的业主车辆在小区外停车提供人性化的补贴费。
上海市民进自强进修学院 左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