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一篇题为《美国现在玩什么》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文章“揭秘”了美国最热的17个创新商业模式,乍一看,这些创业公司的业务五花八门,从出借高端服饰、定制化妆品盒到零食管理、售卖纯手工制造商品,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但仔细分析,这些突出重围的创业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在小众市场精耕细作,闯出了一片“蓝海”。
记者了解到,这些典型的成功创业案例有些已经漂洋过海,在中国被成功“复制”。然而,我们仍需要研究一下成功背后的“基因”。有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互联网创业的“常态”是对于小众市场的挖掘,只要找到用户在特定市场的“痛点”,即使“入口”再小,也能挖出金矿。
“小而美”比“大而全”更合时宜
去年,美国知名科技博客“商业知情者”(Business Insider)曾发表一篇文章,预测未来9个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细分市场,这些领域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电商、移动教育、移动医疗、人工智能等,但这些领域看起来依然“庞大无比”。而今年的这篇《美国现在玩什么》则显示,如今,创业者真正盯着的是更加“细枝末节”的小众市场。
这种小众市场切口很小,比如美国目前很火的Rentthe Runway网站,它的视角就很特别——解决大多数女性一直以来所面临的“满柜子衣服却无衣可穿”的困惑。网站只做一件事,出租高端服装,让用户以名牌服装售价10%至15%的价格租赁衣服出席重要场合,不仅满足了大量女性喜新爱“秀”的心态,也为她们省下一大笔不必要的开销。
在过去,创业者大多喜欢“大而全”的概念,摊子铺得越大越好,因为在他们看来,切口太小,往往意味着很快会触碰到行业的天花板。不过,专业从事电商咨询服务的商派联合创始人裴大鹏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思路可能需要“反其道而行”,“大而全”的平台型公司创业窗口期已经过去,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任何机会了。相反,创业者若能在小众市场做深做透,即使从再小的切口凿下去,也都有可能挖出个金矿来,“互联网的优越性在于它有集聚效应,能把有相同兴趣或者需求的用户聚合起来,加上中国的人口红利,再小众的市场也会有巨大潜力。”事实上,在中国,小众市场的挖掘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去年崛起的打车软件,针对打车难的问题提供一套解决方案,硬是在这个细分领域掀起轩然大波,甚至颠覆了传统领域的思维和运行惯性。而2012年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唯品会,只做时尚电商特卖,业务相当于淘宝聚划算下的一个品类,如今股价却已突破200美元大关,成为市值过百亿美元的大公司。
独特创意是孵出“金蛋”的关键
裴大鹏十分看好小众市场的未来创业前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创业,他认为,这两年正值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黄金窗口,很多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尚未被开发出来,这些小众市场都有被做大的可能。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认为,从管理学角度说,移动互联网的确增加了商机无限的可能性,但互联网只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实现手段,独一无二的创意和价值主张才是孵出“金蛋”的关键。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的长处和资源在哪里,产品卖点在哪里,这样才有可能抓住小众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机遇。
移动医疗应用“青苹果健康”上线不过一年,已经拿到某顶级风投千万元级A轮投资。之所以能在移动医疗领域成功“冒尖”,与创始人徐嘉设定的独特市场定位有关——只针对医患沟通这个“痛点”下手。这位上海“80后”创业者认为,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构建商业价值十分重要。在创业之前,她特地到医药企业蹲了一年,与医生们建立关系,也使得“青苹果健康”能成功覆盖沪上所有三甲医院千余位主任医师。此外,得益于哈佛商学院的留学背景,徐嘉还首次实现将国外医生与国内病患对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门槛”,“只有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当巨头们进入这个市场时才不会死掉。”
苏勇认为,细分领域创业成本较低,用户需求相对单一,更适合发挥出创业者精通的技能优势,但他也提醒创业者,除了别出心裁的创新创意之外,任何小众市场的创业必须把商业模式的现实性考虑进去,否则产品再好,也可能出现“钱烧完了,公司也倒闭了”的情况。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