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国际影视市场昨天开门迎客。上图:展商摊位前,业内人士在交流洽谈。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王磊
IP热在“转码”中透支了什么?昨天在本届上海电视节首场论坛上,电视业界人士提醒,某些热炒的IP已经抽空了原著内容和角色个性,成为一个靠“脸熟”拉动消费的外壳。
去年6月至今,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中,有11部是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而成。本届电视节的一位评委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改编影视剧。”IP开发希望将原来一本小说一个角色的读者粉丝转换成电视观众、电影观众、网络剧观众、游戏用户,需要的是对原著内容的连续再开发,但问题是,一哄而上地“抢食”,内容被无度撕拉的窘迫已经显现出来。
IP市场能量巨大却频现“内核空洞”
论坛上一位影视制作人披露,今年,根据某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出现“五胞胎”,5家公司汇集了超过6亿元资金,各自做了一部同名作品,其中两部电影、一部网络自制剧已经完成。
“现在热门网络小说已经基本被卖空,作家还没提笔,就已经有影视公司预定其下一部作品。”旗下拥有多家网络小说平台的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说,IP热体现了一种“受众中心”的产业升级。不少超级IP都是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成长起来的,这份与用户的链接感,正是急于圈地的影视作品最看重的资源。
不过,并非所有的IP都适合影视剧改编,或者变成手机游戏。“眼下好莱坞最热闹的IP是‘复仇者联盟’中的那些动漫角色。”一位论坛嘉宾说,制作方花费了30年才将这七八个角色聚集在同一部影片中。一方面是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因为不同角色之间的粉丝存在叠加,增量市场开发需要培育的时间。相比之下,现在国内电视界的一些做法并不是在很好地培育开发IP,而是在透支它的内核。
其实不少IP的改编很有难度,制作方心知肚明。一位制作人说,某公司开价50万元购买了一位女作家的网络小说,结果原著故事被束之高阁,故事另起炉灶,制作方说要的只是作家的名字和原著的名气。“这样的IP转码,谈何原著的边际效应,粉丝消费最终也只是一锤子买卖的噱头。”
“转码”不能成为向资本炫耀的工具
因多部作品被频繁改编,南派三叔被业界视为优质IP大户。不过他坦言,能纵横小说、影视剧、游戏的超级IP不多。“做电影的时候想着游戏流量,做游戏的时候又想把电影做成游戏的大广告。”南派三叔笑称,眼下许多IP在不停转码中,操作者想的不过是多多套现。“转码”更像投资项目,IP产业链越长,项目也就越多。
“原著内容扎实与否、适不适合转码成影视语言,阅读快感与视觉快感间的隔阂如何消弭,这些关键问题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被悬置。”论坛上,唐人影视有限公司总裁蔡艺侬认为,转码过程的粗糙,不仅会让IP损失粉丝,而且会毁掉影视剧行业和游戏等相关行业的品牌。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却有可能丧失影视剧本身的审美价值,这样的IP电影到底可以走多远?
影视剧产业中所谓“短平快IP”越来越多,以及根据海外作品翻拍完全和我国现实生活无关的“悬浮剧”扎堆出现,在业界看来正是IP转码失败所致。本届电视节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阎建钢在评价这些现象时认为,这些剧只能带来片刻的消解压力,根本不能算是电视剧作品。“影视剧行业的文化属性需要艺术表达。”他说,各种转码行业排列组合只是一种生产工具,电视人需要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用工具标榜自己。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