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渊
论说文固然以论点的深刻和新颖独到取胜,但对世事人生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一个人人生阅历的丰富和悟性的高低,不是简单套用素材就能快速奏效的。与观点肤浅平庸相比,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据的瑕疵可能更值得关注。
2016年上海市“春招”语文卷的作文题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据评卷所见,学生论据引用过程中的乱象不可小觑。笔者这里略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问题1:引用名言名句出现硬伤
名言名句一般是对世事人心有洞见者的精练的表述,准确而恰当的引用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如果随意“乱引”和“滥引”,出现明显的硬伤,评卷者会觉得你的写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肃,论证效果也要打些折扣。如:
苏轼说: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郭沫若说:凤凰涅槃,投身岩浆,浴火重生。
到底是“今日歌”还是“明日歌”?要么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么是“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明日歌》 是明代钱福所做,《今日歌》是明代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做,这也许不为同学所熟知;但两首诗的作者肯定不是苏轼,这一点应该知道。
而“凤凰涅槃”一词是郭沫若借鉴西方不死鸟传说而作,凤凰五百岁时“集香木自焚”,何来“投身岩浆”呢? 仅仅是识记的小错误可能无伤大雅,也就让人莞尔一笑,可现在有些同学没有合适的名言就自己生造出一个糟糕的“警句”,还要硬安上一个显赫的作者。如:
丰子恺说过:你若感恩生活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生活处处可成长。
泰戈尔:黑暗虽然如期而至,太阳将照常升起。
不说个性气质,就是时代也对不上,丰子恺怎么可能说出这种心灵鸡汤式的话语?! 且后一句话是切合本次作文题意的,但说得很拗口,泰戈尔怎么会这样说呢。引用诗人作家的话语本来是借其语言和哲理的魅力来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而不是简简单单凭借其名头吓人。如:
文怀沙大师说:人的内心不要培养一个汉奸,和外面的世界里应外合。
文怀沙未必是什么大师,但也不至于把话说得这样不伦不类,如此拉大旗作虎皮,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还哪里谈得上说服力! 还有些同学,似乎特别崇拜一些作家,能记诵所爱作家的经典名句,可惜理解上出现明显偏差。如:
张爱玲说过:自卑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作为一个成绩普通的学生,我也曾经很自卑。
张爱玲写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上的,虽然也说到了“自卑”,但这“自卑”是女子在爱慕一个人时表现出的特定范围内的自我认定:只是因为爱慕对方,产生强烈的崇拜感和臣服感,把对方置于极高处,而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应该是即使自己的爱不被接受甚至根本不为对方所知,单向的爱恋本身也能给自己带来甜蜜的忧愁。这位同学们的“自卑”则是常规义项,指一个人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花朵”则用来比喻自己在困境中发现和塑造美丽的自我,这种语境的不对称当然是没有任何论证效果的。
借他人的智慧识见和精彩的表达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是可以的,但是务必准确恰当,否则适得其反。准确恰当的引用源于平时的积累,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其一,写作态度要老实,对无法直接引用原文的名言警句,可以转述其大意;对作者不详的干脆不要标注作者姓名。
其二,平时阅读不要浮光掠影,只迷恋于某些字句,一定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记下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既然要借重名人就应该尊重其人,怎么能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呢?!
其三,打通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课内学习的文章和练习时的阅读文本,还有要求背诵默写的课外古诗文名句,皆可作为引用的素材。同学可以根据话题需要合理引用,丰富自己的思想,佐证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