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核心观点
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与增长质量也在变化,特别是高铁在区域内的“公交化”发展,大大促进了区域的一体化与同城化水平,抒写着城市群发展的“中国故事”。从长远看,面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理念的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将更加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加走向一体化的区域融合,成为自由、高效、智慧、可持续的全球城市区域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长三角城市群将被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之一,并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有全球影响力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富可敌国。2015年江苏、浙江与上海两省一市的经济总量为2.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与印度、俄罗斯相当,接近上个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总量之和。长三角城市群每年还在以7%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具备了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与增长质量也在变化,特
别是高铁在区域内的“公交化”发展,大大促进了区域的一体化与同城化水平,抒写着城市群发展的“中国故事”。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铁里程达到了3000公里,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相接近,是全球高铁网络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高铁的建设一方面使得区域内资本、人才、信息、商品等要素的流量与流速得到了极大提升,通勤就业和人口居住的同城化趋势更加明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城化也在逐步实现,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也已出现“中心城区-都市区-城市群-全球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城市体系日益扁平化。
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能源、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日趋严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吸收容量趋于饱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包容性不足等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提出,长三角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强调的是,全球影响力不仅要反映在经济发展上,还需要反映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上,我们要树立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看,面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理念的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将更加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加走向一体化的区域融合,成为自由、高效、智慧、可持续的全球城市区域。长三角的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心;长三角的协同发展将会进一步深化,网络
化、同城化趋势将日趋明显,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长三角的信息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得以普及,城市运行更加有序;长三角的文化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将进一步优化,具备更强的文化软实力,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区域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
过成果文件 《我们憧憬的未来》,达成“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的广泛共识。上海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能够体现出城市与城市的融合、人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最终促进人与人之间 (包括不同代际) 的融合。基于此,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除了包含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之外,还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特征:
———高度文明。未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明城市将会在文明的融汇点上崛起。一个文明的全球城市存在以下方面的趋势和特征:第一,人口结构的多元化。以上海为例,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不到百分之一,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仍需大大提高;第二,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分配公平,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够全面覆盖;第三,流动型、有活力的社会,拥有能进能出、机会平等、畅通的社会通道和机制。
———文化传承与融合。定义一个城市
伟大与否的终极标准是文化,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成果的终极表现也在于文化。上海全球城市和长三角全球城市群建设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同,进而增加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城市文化魅力培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区域独特文化基因,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引领创新。创新是驱动区域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未来的上海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不仅要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还要在要素资源的利用模式上引领全球。长三角城市群集聚了众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该地区有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基础和趋势。从历年R&D投入强度来看,上海也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也在集聚全球研发的核心力量。
———自然与社会生态和谐。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好的生态环境将会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但生态的和谐,还应包括社会生态的和谐,这个层面的生态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态才能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稳定安全亦是全球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的重要特征。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