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蓓
几年前谁能想到,今天上海的社区干部谈基层工作,居然已经上升到“学院派”和“实践派”的方法之思。昨天下午市十一次党代会分组审议市委工作报告,市委书记韩正代表参加分组审议时与基层代表对谈,共同回顾过去五年基层干部的成长。韩正说:“上海有今天,基层干部功不可没。”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房屋维急修中心主任、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来自基层各个领域的党代表不约而同谈起过去五年上海社区治理的发展和基层干部的成长。
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代表做了15年社区工作,无怨无悔,乐在其中。苏嵘说,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给基层带来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这几年,大批年轻人进入社区,为社区工作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苏嵘把拥有社会工作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区工作者称作“学院派”,像她这样多年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的干部更像“实践派”。“很多社区工作者不是科班出身,做社区工作缺少理论指引。做培训时可以把学院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派的工作方法相结合,提升社区治理的软实力。我也开了一个班,把自己的经验传授出去,理论结合实际,驱动社区治理。”苏嵘希望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批40多岁的人愿意为社会工作努力,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
苏嵘一番表态令人动容。韩正代表说:“你说了很深奥的理论,又有那么丰富的实践。做社区工作,理论和实践都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对老百姓的感情。”
谈及“一号课题”对社区的赋能效应,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明云代表感触颇深。他说,“一号课题”调研成果“1+6”文件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大大解放了街道干部的精力,让他们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我在街道当主任、书记13年,以前一半甚至百分之六十精力要放在招商引资上。以前搞招商引资是没办法,街道的钱少了,能为百姓做的事就少;上面对街道的招商引资工作有考核,考核不达标就会影响机关干部的收入,机关干部就会骂书记、主任。”韩正听了,转头问同组的虹口区区长曹立强代表:“现在街道财政转移支付有多少?”曹立强回复,比以前街道有招商引资职能时还要多一些。韩正点头:“那就要安心做好服务群众的事情。”
潘明云说,取消招商引资以后,居民区书记就是“马路书记”“小区书记”,要更多地面对面联系和服务群众。“去年的‘五违四必’整治,如果是在‘1+6’文件出台前,工作肯定没法做到现在这样———整治得这么干净,老百姓也不会拍手叫好。”
市委工作报告谈到,近五年来,在社区治理上,上海补短板、强法治,依法严禁外环线内烟花爆竹燃放,加强“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推进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总体环境面貌显著改善。这个过程中,“基层干部不怕困难、倾情投入,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干成了过去我们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难事。”
分组审议结束前,韩正再度对所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表示感谢和慰问:“上海有今天,基层干部功不可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多听基层的呼声,这是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依据。我们要更加关注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