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人发帖,称阿里巴巴做出决定,农村淘宝APP将会完全停用,随后并入手机淘宝APP,更名为“手机淘宝家乡版”。农村淘宝是农村电商代表,目的在于服务农民、创新农业,按照此文观点,专有app并入淘宝app,足见农村淘宝基本上处于维系状态,电商进村出了问题。
农村电商是这些年来互联网经济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尤其是在农村相对“贫瘠”的网络建设基础上,要推进农村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进村模式,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也非一日之功可以俗称。
然而,仅仅凭借农村淘宝两三年时间的发展,就此断言电商进村模式失败,显然违背市场发展客观规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制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农村基础建设的严重滞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较2015年底增加526万人,增幅为2.7%;城镇网民占比72.6%,规模为5.31亿,较2015年底增加3772万人,增幅为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比于城镇的网络渗透率,农村依然偏低,这同时也意味着,广袤农村还处于互联网的“空白区”,白纸上能画出最美的蓝图,农村电商能够打通农村与城市物质交易互补的重要一环,从触动农村脱贫致富最敏感的竞技点入手,推动更多农民使用电脑、网络、手机通向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互联世界,不仅能让农民个体获得与城市人同样的学习与发展机遇,认识互联网,善用互联网,在黑土地上培育互联网基因,更有助于农村经济集中各种资源,通过电子商务的加速覆盖来实现新经济的弯道超车。这也是国务院近年来提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所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农村电商不断加大投入,布局农村市场。此次农村淘宝APP并入手机淘宝APP,恰恰是战略升级,与旗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村民能够选择的产品数量将增加接近一个亿,未来,不仅仅是接入淘宝、天猫,甚至是健康、旅行、文娱等各种资源,当平台两端的城市文明和乡村文化形成双向流通,就是农村发展的机会所在。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的几次历史拐点,核心价值在于对于农村的市场化赋能。小岗村几百村民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自主经营和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打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型,分享经济开放、投资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前几年中央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功能彻底走向市场自由化分配、优化和整合的大潮;如今,中国经济处于“互联网+”的转型阶段,世界经济文明则迈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线下一体化所带来的二次革命,阿里巴巴所带代表的国内互联网经济先导力量,正通过农村淘宝体系搭建,将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经济融会贯通于其中,从而一点一滴地改变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会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这也是农村电商的最大社会效益。
在传统的农村建设中,常见的是为边远山区的老人、孩子,修建一所希望小学,铺就一条乡村小路,让他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习以往不曾获得的知识,农村的各种特产资源能够输送出去,城市的各种文明、资源能够抵达大山深处。而农村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进村,就是在铺设互联网时代的水电气,是建立虚拟与现实对接的互联网学校,是让农民有机会通过新经济之路,无需进城也能创业、获得更多工作及发展机会,
唱衰农村淘宝无助于农村新经济发展,更对八亿农民脱贫致富、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参与者、分享者和建设者起到负效应,农村建设“互联网+”需要更多建设性意见和参考,而不是一味的唱衰与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