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杭州是大上海的后花园。多年以来,众人似乎对此深信不疑。上海既为中国金融中心,杭州作为小兄弟打好下手即可。可世易时移,要是如今有人还抱着这本老黄历,未免有落伍之嫌。
事实上,早在2012年,杭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上海,之后,它还保持着比上海更高的GDP增速。自2016年以来,杭州在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上始终超过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中国第一。显然,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再将杭州视作二线城市已明显不合时宜。曾经以老大哥自诩的上海,是否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
平心而论,上海仍在许多硬指标上领先于杭州。比方说,在GDP总量,产业门类丰富性,大空港、大陆港、大海港、大信息港、大交易所等资源聚集能力上,上海在中国都可称一骑绝尘。
可志存高远的杭州无意成为下一个超级城市。在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带动下,杭州将精力放置于科技与产业升级,而非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之上。我们不禁要追问,杭州为何要独辟蹊径?
众所周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聚集了无数大型企业。而在成熟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青年人难以获得创业的勇气和机会。杭州恰能提供完全不同的商业思路。阿里巴巴作为业务范围广、体量大的互联网巨头,为杭州带来了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阿里系所造就的产业结构,引致对于文化产业、新媒体产业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显然,无现金化、轻资产化的杭州对年轻人更具有吸引力,大概是不争的事实。
十多年前,上海就曾提出一个难以得到答案的问题: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事实上,一线城市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可是,生活压力、高管理门槛也可能对创新造成阻碍。杭州等城市借此后来居上,并不奇怪。如今在阿里巴巴所落户的杭州余杭,就有主营服装贸易的跨境出口电商集聚群,近几年该地区跨境电商出口额成倍增长。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可见一斑。
当然,杭州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短板:离港口比较远,生态环境主要处于山区。在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带动力上,与北上广深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比,杭州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高端人才等也不占优势。
不过,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绝非水火不容的关系。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才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利益。据统计,2017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这些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29.9%。“新一线城市”的活跃表现,正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所在。
上海与杭州,这两座中国一流城市将在未来不断擦出火花。竞争不过是手段,而发展才是目的。观赏这你追我赶的双城记,收益的将是每一位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