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这是袁明辉第一张拿到国际奖项的作品。一只蝗虫正从叶子上的小洞里露出脑袋,画面生动有趣。发现这个小生命是在武汉东湖边一条种着美人蕉的偏僻小路上,袁明辉经过时看到有东西闪过,从叶子侧面他看到是一只蝗虫躲藏在那里。他调好光圈,半跪在地上静静等候,十来分钟后,那个小家伙果然出现了。这一瞬间,他感觉蝗虫像是在与他捉迷藏。
一台相机,一个微距镜头,俯下身,敞开心,捕捉大自然里小生灵的动人瞬间,袁明辉用短短三年时间拿下美国国家野生生物摄影大赛(NWF)、英国国际花园摄影年赛(IGPOTY)、美国最佳自然摄影奖(NBP)和英国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冠军,,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全球自然摄影界四大赛事“大满贯”的摄影师。同时,他也是15个顶尖国际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历史上获奖的第一位中国摄影师。这份傲人榜单的背后,是他十多年的坚持和对自然始终保有的那份敬畏之心。
▲青蛙王子的领结:第一眼看到这只青蛙,视线是从上往下的,画面并不美。袁明辉转头离开,但走过十几米后,他突然意识到,这只青蛙处于一个特定位置,平视的角度或许会有新发现。他折返回来趴在地上,用长焦微距来拍摄青蛙的眼睛,此时他惊喜地发现,露出水面的睡莲叶像衬衫的衣领,青蛙的头从领口处钻出,衣领经过光的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倒影像极了一个端端正正的领结。
20多年前,袁明辉还是一名国企药厂的工人,工资微薄,生活压力大,摄影成为他放松身心的业余爱好。2000年,他利用周末时间在武汉大学学习摄影。三年后完成学业,很多同学去各地拍摄风光大片,但袁明辉限于财力,选择了微距摄影。一台相机,一个镜头,费用不到5000元,还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创作”。当时的选择更多是出于无奈,却不曾想,这一拍就是16年。
▲兄弟连:一群蝽宝宝出生后在卵壳旁聚集,等待最后一个未出壳的兄弟。袁明辉慢慢发现,那些微小的、不起眼的、不受关注的生灵,跟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用心去看,才能感受它们的浓浓爱意。
袁明辉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武汉当地拍摄的,农科院、东湖公园、植物园就是他的创作主阵地;躲在树丛里的蝗虫、从水中探出脑袋的青蛙、衰败的枯叶、蜕皮的毛毛虫……这些自然界中不起眼的小生命就是他作品的主角。他的照片画面简洁,但能读出故事,读出趣味,还有那蓬勃的生命力。袁明辉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不一定出自鲜为人知的地方,他拍摄的对象都是常见物种,“我并不在乎它们珍奇与否,只在乎它们是否能打动我的心。”
▲蜻蜓秀爱心:比如这张《蜻蜓秀爱心》,在荷兰自然会谈国际摄影大赛和西班牙国际山地与自然摄影大赛拿到了高度赞扬奖,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奖。是在太阳快落山时,拍到一只蜻蜓停在了一片卷曲的荷叶上面,阳光给蜻蜓披上了一层金纱。
2001 年,袁明辉在杂志上看到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获奖作品《幸存者》,作者奚志农是这项被称为“自然摄影界奥斯卡”赛事的首位中国获奖者。这次偶然发现给他打开了窥探国际自然摄影世界的窗口。登录比赛网站,那些精彩到不可思议的作品令他惊叹不已。但同时他也遗憾地发现,很少有中国摄影师在这些国际专业比赛中崭露头角。“要涨一下中国人的士气”,这个很朴素的想法成为他日后参加国际比赛的动力。
▲螺旋的爱:苏铁灰蝶又被称为双头灰蝶,尾部的斑点像是义眼,翅膀上的尾突又像是触角,弯曲缠绕的藤蔓上有两只正在交尾的灰蝶看上去更像是在亲吻,柔和的光线洒落,爱意融融。
一边加强理论、技术学习,一边结合实践学以致用,袁明辉像个独行侠在自然摄影中寻找前进的方向。他经常独自一人背着相机在山丘和田野湿地中寻找昆虫的踪迹,留意身边植物的细微变化,对自然界生物的生长规律、习性特点等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感觉那些小生命就像朝夕相处、可以沟通的朋友。
▲中国画:拍摄昆虫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拍摄这张蜻蜓照片,可以说是袁明辉观察时间最长的一次。盛夏时节,他穿着防水服站在大别山的溪水里,太阳很大,溪水很冰,真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他拍到一只停在草叶上的蜻蜓,线条很美,拍成了黑白片很有齐白石作品的感觉,于是给它取名为《中国画》。
在袁明辉眼里,不管多小的生命都是有尊严的。拍摄动物时,他会注意不去惊扰“朋友”,因为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时候,它们才会放松,这时的姿态才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自然的灵动和趣味。而在拍摄植物时,他会把花卉看成含羞的姑娘,把树枝看成战斗的勇士,运用现场光影和巧妙构图,表现植物的个性。
▲打伞的豆娘:雨天,一只豆娘飞到窗台上盆栽的铜钱草下躲雨。从侧面看,这只豆娘就像一位优雅的女士在雨中打伞。以白墙为背景,画面显得简洁明了,不杂乱。
在野外拍摄昆虫,条件异常艰苦,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为拍蜻蜓交尾,袁明辉连续三年赴大别山蹲守。最后那次在河水里一动不动泡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到抓拍到令他心动的瞬间——两只蜻蜓刚好构成一个爱心形状。蜻蜓交尾通常只有短短十几秒,而他拍摄这张照片用了三年时间。
▲等待进餐:长焦镜头从后面悄悄接近一只趴在荷叶上的小青蛙,荷叶上有一颗大大的水珠,小青蛙看上去像是端坐在餐桌旁等待进餐。
袁明辉并不精通后期制作,他的作品画面背景大多简单纯粹,目的是强化生命本身,展现自然最真实的美,而这些自然的美也一次次成为激发摄影师想象力的源泉。
▲生活就像过山车:简单的画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七星瓢虫爬行在旋转环绕的藤条上,被演绎成了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感觉一下子生动起来。
他常常会在作品里融入情感和想象,把水中树叶里钻出来的青蛙想象成戴着领结的青蛙王子,把豆荚里的种子看作一排树林……他的第一张微距摄影是一棵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蒲公英,感觉它跟自己的境遇很像,“脚下的土地虽小,但只要有一点立足之地,生命也要绽放。”
▲毛毛虫的理想:深秋时节,天气转凉,月季的枝条上挂着几片残叶,其中一片叶子上攀爬着一只刚蜕完皮的叶蜂幼虫,这一景象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生命的轮回,毛毛虫的理想也许就是快快长大,完成生命的蜕变。
努力终有回报。自2013年起,袁明辉成为国际顶级自然摄影大赛的常客,并屡次斩获大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最初的承诺。现在,他也时常会给摄影爱好者开设讲座,分享创作心得。时常有听众向他请教使用哪种相机、哪些镜头、光圈和快门如何搭配等,但袁明辉始终认为,了解这些并不能帮助摄影师拍出好作品,关键在于拍摄者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正如他的偶像、自然摄影师弗兰斯?兰廷所说“摄影师要有学者的头脑、猎人的眼睛和诗人的心”。
▲自然的和声:这张作品横扫英、美、德、意各大顶级自然摄影赛事,还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一个雨天在树林里拍摄的,盘绕弯曲的野葡萄藤像五线谱上的高音谱号,阳光、水和空气三个自然元素结合在一起,让人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声。
每当赛季来临,袁明辉在朋友圈里就成了一个热情的推广者,他希望有越来越多中国摄影作品在国际上亮相,展现中国摄影师的风采,展现中国物种的美丽。
▲版面刊登于文汇报2019年5月14日第4版“视觉”。
作者:图/袁明辉 文/王柏玲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