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
萩在山口县的北部,濒临日本海,一个典型的地方上的小城市,境内人口不到五万,但也称得上山清水秀,还有绵延几百米的海滨浴场,只是交通有些不便,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近年来旅游业也渐趋冷落,市面有些萧条。
我对萩的兴趣,除了它颇为出名的被称为“萩烧”的陶瓷器外,还因为江户末年,在推翻幕府的热潮中,当时的长州藩(大抵现今山口县)内出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明治以后,在近代日本舞台上又成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些人物的出生地,便是在萩这个地方。
从山口市到萩,我坐的长途巴士在山间穿行,满目苍翠,虽非高速,路况却很好,一个小时多抵达萩的市区。与日本大部分小城市一样,狭窄的街面,低矮的建筑,却和大都会是一样的干净和整洁,路边的商店透发出一样的精致和瑰丽。下了车,我便开始了一个人的游荡。
萩城内最可一看的大概当推城下町了。日本所谓的城下町,城是东方式的城堡或城楼,城下町便是因城堡或城楼兴建起来的街区,与中国四周有墙垣甚至濠水围起来的古城格局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也要浅显得多,兴起于16世纪下半叶。萩的城堡初建于17世纪初的江户初年,明治初期被相继拆除,现在只剩下部分石垣,古迹斑斓,可以令人追想当年的风采,还有一段水面平静的城壕,清晰地倒映出历史的风云。
城下町完全保存了旧貌,呈棋盘格局,主要是南北向的小巷,以前大概是土路或石子路,现在铺设好了,显得相当整洁。路两边是民宅,看来是中等以上人家的门第,都有墙垣和院落,现在多已辟作观光点,大都已无人居住。
我一直想要寻访的是高杉晋作的诞生地。高杉晋作在幕府末年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1839年出生于当地一个中级武士的家庭,少年英俊,曾狂热地投身到当时的尊王攘夷运动中,组织了奇兵队来抗击进犯下关海峡的英、美、法等四国联合舰队,一时名声大噪,但未及见到幕府彻底倒台,便得急病去世。在日本,有很多小说、漫画、电影都热衷于叙述他的传奇故事,其声名也就流传至今。但这些都不是我对他感兴趣的原因。我对他有兴趣,在于他与上海的因缘。
1862年5月,已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在实施了长期锁国政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部世界的官方交往断绝了两百多年之后,幕府政权派出了第一艘官府的商船“千岁丸”,驶往上海。船上除了水手、官吏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雄气勃勃的青年武士,高杉晋作就是其中之一。1862年的上海,开埠已有时日,西方的势力已在黄浦江畔站住了脚跟,租界内耸起了鳞次栉比的洋楼,江面上百舸竞发舰船争流,这使高杉晋作等日本人看到了一个亮晃晃的新世界,而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也正是太平军攻打江南之时,老县城里挤满了蜂拥而入的难民,而列强的兵士则在中国的土地上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这使得高杉晋作一行感到非常震惊。他与其他年轻的武士们将在各处踏访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在册,撰写了《上海杂记》、《清国漫游录》等书,回国后汇集出版,让幕府末年的日本人看到了书香古典之外的另一个现实的中国。
高杉晋作的诞生地自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素朴的木门外,竖着两块石碑,表示这是高杉的旧宅。江户年间的宅邸,内有一个小小的庭院,树荫蓊郁。屋宇内陈列着一些高杉的照片和书迹等,大抵能窥知他的生平事迹。除了此地外,萩博物馆内,也有一个高杉晋作的资料室,收集了其生前的衣物、木刀和书箱等物品,以供后人参观。在日本,高杉晋作是被排列在维新志士的行列内的,但在我脑际萦回的,还是他那两本关于上海的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