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驻美大使秦刚7月28日到达美国。 | 张松供图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7月28日抵达华盛顿履新。在此之前,担任了8年驻美大使的崔天凯已于6月23日返回中国。
秦刚大使在抵达华盛顿的当天就接见中外记者。泰刚指出,半个世纪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不仅深刻影响了两国,也深刻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秦刚指,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作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彼此相处之道。中美关系又处在一个新的紧要关口,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也有巨大机遇和潜力,何去何从,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世界的未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
秦刚大使表示,他将按照中美两国元首除夕通话精神,同美国各界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维护中美关系的基础,维护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发展轨道,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的中美相处之道由可能变成现实。
秦刚还说,美国正在拜登总统领导下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振兴经济发展,他祝愿美国早日战胜疫情,祝愿美国人民幸福安康。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称,秦刚大使刚抵达华盛顿就发出和解的信号,承诺修复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而就在几天前,中国官员与来访的美国副国务卿会晤时则发表了冷冰冰的外交演讲。评论强调,秦刚大使的语气与天津会谈时的紧张交锋形成鲜明对比。
但《纽约时报》则认为,秦刚大使“积极反对西方批评的记录表明,北京正在为与华盛顿的持续紧张做准备”。评论称,秦刚可能向华盛顿传递中国希望被当作一个大国对待的信号,而“这种自信部分来源于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成功控制”。评论还列举了秦刚大使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时强硬批评美国记者的例子。
我想《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评论都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无论是秦刚大使的履新讲话,还是其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以及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几天前在天津会谈时的讲话,都是中方对中美关系真实立场的反应。中方向来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事实上,近年来,中美关系之所以不断出现波折,主要问题出在美方。中美两国和谐相处,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而球,在美方一侧。
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既坚持原则,捍卫国家利益,也愿意为双方共同利益做出让步。比如2018年开始的中美经贸磋商,历经十余轮会谈,中方在加大自美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市场等多个问题上做出妥协。中美于2020年1月达成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是很遗憾,此后特朗普政府为推卸抗击新冠疫情失败、经济衰退的责任,为选举利益考量,将矛头指向中国。而拜登上台之后,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也没有展现出50年前美国政府开启对华接触的勇气和决心。
秦刚大使提到50年前,尼克松总统特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往事。当时,美国正陷入越战的泥淖,美苏对抗极大牵扯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尼克松政府基于美国国内状况和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主张与中国改善关系,所以决定派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这项绝密的行动被白宫称为“波罗行动”,意指此行像700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造访东方一样充满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
1970年10月,尼克松请即将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的关系。通过巴基斯坦政府的居间斡旋,中美就基辛格访华达成一致。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由巴政府宣布他因病取消了一些行程,但实际上基辛格乘坐专机,秘密飞抵北京。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总理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承诺美国将逐步减少驻台的军事力量;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保证通过谈判解决越南战争。随后,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宣布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之前访问中国。
今天看来,基辛格访华的意义极为重大。要知道,当时中美处于冷战之中,人员、经贸交往很少,意识形态领域更是针锋相对,而且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相差比现在大得多。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摈弃分歧,建立了中美关系。
今天,中美关系比50年前更为复杂。两国既有结构性矛盾和具体领域的分歧和较量,但经济、贸易等领域高度融合,人文交往频繁,在伊核、阿富汗、气变等领域有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中美作为全球主要大国和经济体,对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维护国际秩序共同担负重大责任,相互对抗,重返冷战不符合两国利益。
秦刚大使在讲话中表示,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这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少数美国鹰派政客的小算盘,阻挡不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作者:张松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