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种巧合,闵惠芬去世的这一天,距离上海民族乐团为她举办“上海之春”获奖50周年祝贺音乐会,整整一年。去年5月12日,68岁的闵惠芬上台演奏了《逍遥津》和《洪湖主题随想》两首作品,以其特有的舞台魅力征服了现场观众。
“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闵惠芬曾经这样说。如今,她永远告别了自己心爱的二胡,留下了《江河水》、《病中吟》、《长城随想》等一系列代表作品。特别是《长城随想》,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说,其多个录音版本已经成了海内外几乎所有二胡音乐爱好者的圣经。然而大师已去,谁能继承闵惠芬的衣钵,《长城随想》会不会因此成为绝唱?
“即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
闵惠芬出身于艺术之家,父亲闵季骞是刘天华的再传弟子。从小接触各种民族乐器,闵惠芬最喜欢的就是二胡:“它特别接近于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它的音色像我们中国人在说话歌唱。”也许从那个时候起,就埋下了她日后执着追求器乐演奏声腔化的种子,“你听闵老师演奏的《逍遥津》,重要的不是像不像人声,而是像不像人声在演唱,唱即是音乐,而音乐则可传世。”王甫建这样说。
1963年,17岁的闵惠芬在“上海之春”初试莺啼,便一举获得了一等奖的桂冠。她的演奏风格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法国媒体评论她的演奏“即便是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1977年,在听到她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说她演奏出了人间悲切。
然而,她把二胡艺术推向高峰,成为民乐界的旗帜性人物,凭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艺。“她一直积极推动创新,上世纪80年代,民乐协奏曲风靡,她认为这种尝试对民乐的发展是好的。但她同时认为,发展不能止步于形式,最终还是要靠音乐本身。”昨天,上海市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独奏家段皑皑这样向记者回忆。怎样靠音乐本身?“她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民乐要扎根民间,扎根民族。”闵惠芬的学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汝艺这样告诉记者。在探索器乐演奏声腔化的过程中,她悉心钻研多种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有的自己改编,有的约请作曲家编配,为此诞生了一批新的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充满各种浓郁韵味的二胡曲:《逍遥津》根据高庆奎京剧唱腔移植,得京剧泰斗李慕良真传;《宝玉哭灵》曾得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和著名琴师李子川的多次指导;潮州音乐《寒鸦戏水》则由郭鹰先生传授。
“出去演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
“在外人看来,她是头顶光环、高高在上的大艺术家,但其实她非常平易近人,出去演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和我们一起坐大巴,坐硬卧,每次只要演出就很开心。但是,对于艺术,她的要求就非常高。”采访中段皑皑这样说。段皑皑以闵惠芬演奏代表作《长城随想》为例,说很多民乐团对这部作品都已经非常熟悉,甚至不用排练就可以演出,但闵惠芬每一次演出前都很认真,不仅准时来到排练厅,像演出一般投入完整地进行排练。
闵惠芬对艺术的高要求,还表现在她主动与作曲家合作上。段皑皑说:“她平时经常会教导我,作为演奏家,不能等着作曲家送作品上门,而要带着自己的想法、见解和主题主动去找作曲家。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当代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就是闵惠芬与作曲家刘文金约定创作的作品,其音乐结构、创作技法及乐器和琴弦定弦都与过去的二胡乐曲有很大不同,成为对二胡演奏艺术的拓展性推进,也是二胡音乐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作成就。在她看来,民族音乐应该不断推出优秀曲目。1981年年末,闵惠芬罹患癌症,手术做完不久,她就去城隍庙九曲桥茶楼上听江南丝竹的演奏,又去上海音乐学院听课,一听就是半年。她躺在病床上,与瞿春泉一起创作了讴歌美丽生命的二胡曲《音诗——心曲》,并在后来荣获第12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创作二等奖。她还曾在重庆嘉陵江畔住了半年,耳边每天都回旋着豪迈的川江号子,产生了要把充满豪情的川江号子用二胡演奏出来的愿望。她与成都作曲家杨宝智合作的二胡协奏曲《川江》便由此诞生。
“从她身上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
“1997年,我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民乐团就跟闵老师搭档,整整17年。当时同行们都很羡慕我,说我太荣幸了。我跟着她去美国林肯中心演出,在机场,闵老师跟我开玩笑,说她55岁,还能拉上10年,10年后就该我带着她演出了。”昨天,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扬琴演奏家王珑这样向记者回忆。一段师生缘分就此种下,每一次王珑给闵惠芬伴奏,闵惠芬都会就气口、呼吸、强弱等细节一一交待。更重要的是,“她还教给我执着认真,教给我对艺术坚持。”作为民乐推广项目“海上雅乐”的发起人,王珑说,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从闵惠芬身上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
事实上,培养新人,普及民乐,一直是闵惠芬孜孜以求的事。身患癌症之后,她经历了6次手术和15个疗程的化疗,1986年做完最后一次手术,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便拖着虚弱的身体登台,背着二胡进高校,到年轻人中边演讲,边演奏。“几乎每年她都要举行20多场民乐普及音乐会,这些年来讲座开了几百上千场。”昨天,闵惠芬的爱人刘振学这样对记者说。他说,闵惠芬始终坚持音乐的人民性,认为民乐扎根于民族土壤,同时也要回到人民当中去。“有一年她去浙江演出,在广场上,老百姓自发打出横幅:‘爱民乐就爱闵惠芬’。”
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