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旸
大数据时代,一系列阅读指数与群体性偏好,能从海量信息中窥见一二。昨天,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4年度阅读报告出炉,文学类图书以占总借阅量52%的比例,高居外借图书榜首。同时,社会热点对阅读的拉动趋势十分明显,比如讲述作家萧红故事的电影《黄金时代》在去年10月上映后,萧红所著《呼兰河传》的月外借量上升了近50%。
报告同时显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公共阅读资源。去年全年,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以及255家公共分馆的通借通还量达5851万册次,同比增长超30%。上图普通外借室藏书36万册,被外借的图书近35万册,流通率超95%,一半以上的读者年外借量达14册。
悬疑和幻想类小说领跑借阅类别
文学类图书一直是借阅大热门,占外借图书的半数之多。去年,沪上读者需求集中在中国文学与欧洲文学。其中,悬疑、幻想类长篇小说不断为更多读者所借阅,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等“悬疑作家”也成为借阅热门。有意思的是,不少网络小说也以实体版的形式进入图书馆,借着在网络空间积累的人气,唐家三少、南派三叔、我吃西红柿等网络文学“大神”,也位居作家借阅榜前列。
不同年龄层的阅读兴趣迥异。青年读者借阅量较大的是经济类图书,老年读者则对经典读物、人物传记类图书最感兴趣。哪些书籍“老少咸宜”?报告揭晓的答案是文学、历史地理旅游和医药卫生,这三大类图书受到各年龄层的欢迎。其中,养生类可谓“老少通吃”——青年人以母婴类图书为主,中年人开始关注食疗等主题,老年人外借较多的则是一些特定疾病的针对性科普图书。
比起2013年底的192万上海图书馆持证读者,截至2014年底这一人数涨至310万,其中一大关键原因就是,去年沪上百万名中小学生的电子学生证新增借阅功能。少儿读者中,高中生阅读哲学、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工业技术等分类图书比例远超初中生、小学生;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上涉猎更广,百科全书型图书借阅量较大。
社会热点拉动借阅效应显著
社会时事热点对相应主题板块的阅读热情,呈现出明显的激发效应。有多家媒体称,2014年是航空史上的“黑暗年”,而航天类图书关注度也比往年明显提高。而股市行情一路看涨时,金融理财类图书与期刊的借阅量随及升温。
影视作品传播对于原著阅读的强势驱动,已成近年来市民阅读新趋势。正在热映的电影《万物生长》,评价褒贬不一,但显然已勾起不少人对电影原著作者冯唐的关注,除了同名原著《万物生长》,他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等多部小说的借阅量和点击量都明显上升。同样,根据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5月中旬上映,5月下旬《陆犯焉识》一书外借量增速惊人。引进大片《霍比特人3》则掀起《霍比特人》奇幻系列的阅读热潮。高晓松在爱奇异上的互联网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点击率节节高,引发了高晓松《鱼羊野史》《如丧》等书籍的借阅热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