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古酒的铜壶、壶口密封物及酒类液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18日晚透露,在岩村墓地秦墓铜壶里发现的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液体,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属于酒类物质,类似今天发酵酿造酒,“本次发掘并经科学检测的酒类液体,经过两千多年仍存丰富的氨基酸物质,体现了咸阳为都期间的酒业酿造水平。”
这次考古发现,记录的不仅仅是秦人生前好酒的习俗,更透射出秦帝国对周礼制度的延承,对研究秦咸阳城的文化面貌有重要的意义。
岩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形制分为直线式洞室墓、竖穴土圹墓和瓮棺墓三类。其中的直线式洞室墓数量最多,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的平民墓葬。尽管大多被盗,仍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260余件。
▲铜壶出土照片
在一座秦人墓葬的铜壶中,考古队意外发现了保存两千多年的酒类物质,这件铜壶内保存着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纯净的液体。
▲秦墓中出土的古酒
出土铜壶的口部以条状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极好,这些液体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据许卫红介绍,铜壶属于青铜礼器,又称为锺,是酒类液体的盛储器。按照周礼制度,丧葬墓葬中出土的铜壶,多与下葬过程中举行的“献祭”仪式有关,填埋时应该都盛有酒类,但受时间、铜壶质地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能留存下来实属意外。
出土时,考古队第一时间将铜壶内的液体送至相关单位进行科技检测。结果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等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83ug/g和2.40ug/g,属于酒类物质。“属于酿造酒,不是烧酒”。
据许卫红介绍,在咸阳地区发现的秦人墓葬中,近年考古发掘已有两例铜壶内残存液体的情况,其中一例是坡刘村的秦贵族墓葬,与本次发掘属于同一处秦人墓地范围,专家推测这例液体也可能是酒类。
近年来,在陕西省内的墓葬中,酒类液体不断被发现。2003年3月,在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一处工地,西安市考古工作者在一个西汉早期凤首铜锺内,发现26公斤西汉美酒。2009年10月,宝鸡市眉县出土的一件秦代扁壶里的液体,被鉴定确定为酒。 2012年,在宝鸡市石鼓山商周贵族墓中,再次发现酒的踪影。而2007年发现于渭南市白水县青铜壶内的美酒,将现存最早美酒的时间前推至战国时代。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 韩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图片均由许卫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