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
长江江豚不再是窄脊江豚的亚种,而是一个独立物种。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研究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这是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个鲸豚类哺乳动物新物种,鲸豚类物种也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
江豚被认为发源于海洋环境,但是在中国,长江等淡水流域也发育出独特的长江江豚。在以往的学术分类中,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被视为江豚属窄脊江豚种下的两个亚种。
长江江豚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是全世界唯一的江豚淡水种群。随着白鱀豚的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已成为长江中唯一的淡水豚类。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船舶运输、非法捕捞、采砂、沿岸工程建设等人为影响,其种群数量持续衰退,2012年调查显示种群数量仅有1000头左右,已经少于大熊猫,保护长江江豚迫在眉睫。
杨光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全基因组测序,将长江和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49头江豚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与其他江豚种群已不存在基因交流,已形成独立的进化支系。
他们发现,一些与水盐代谢和渗透调节相关的基因在长江江豚中出现了显著的正选择,提示它们为了适应与海洋高盐环境完全不同的淡水低渗环境,已经出现了适应性进化,从而更好地在淡水环境下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而这种显著的遗传分化与适应性进化,提示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之间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现了生殖隔离。这表明长江江豚不再是窄脊江豚的亚种,而是一个独立物种,新的拉丁学名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长期以来有观点认为,长江江豚即便灭绝了,还有海里的亚种生存,这个物种并不会灭绝。杨光等人的研究认为如果长江江豚灭亡,一个物种就将彻底消失。
中国科院武汉水所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郝玉江博士作为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现场指挥,他认为这一结论显示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更加紧迫。
为保护长江江豚,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工作,考察结果将在近期公布,并将根据考察结果进一步把脉长江江豚面临的生存威胁,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快速衰退趋势甚至促进种群恢复提供支撑。
文、图: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编辑制作: 钱忠军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