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十月”文学社成员现场表演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儿童剧片段。
听书和看书,你会怎么选择?
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再到有声阅读,科技的发展为今天人们的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随着当下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听书”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似乎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读书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听书”这种伴随式阅读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北京出版集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听书与阅读”讲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文会堂举行,多位作家、出版人、媒体人、阅读推广人畅谈了各自对“听书”与“阅读”的真知灼见。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阅读调查报告也佐证了这一新兴阅读方式方兴未艾。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受访者有“听书”的习惯,其中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听书内容以“听故事”为主。
▲著名诗人、《唐诗的读法》作者西川在讲坛现场。
著名诗人、《唐诗的读法》作者西川认为“听书”这一形式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无论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亦或是非洲大陆的歌谣,最早的阅读就是口口相传的,声音传递使文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质感,但有声读物在给诗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的同时也给文本带来了限制,这种限制是否会激发新的文学可能性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出版人、北京新华连锁有限公司品牌顾问刘明清则从出版业者角度出发,作了题为《图书出版在阅读中的引领作用》的发言,他认为无论是“听书”还是阅读的其他形式,出版者要在核心的内容上起到关键作用,这样在享受到科技发展红利的同时,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新华社记者、出镜评论员杰文津谈到了媒体人因为“听书”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而引发的工作方式的改变,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需要提高的是对信息、知识的阅读能力、消化能力和鉴别能力,这也是内容提供方需要重视的。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导演迟忠波长期关注察科技进步对阅读方式的影响与改变,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阅读手段的多样化,阅读本身也分为多种境界,阅读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提升本领的重要途径,但阅读的境界不同,收获也自然不一样。
▲国家典籍博物馆文会堂举行的“听书与阅读”讲坛现场。
▲“小十月”文学社成员现场表演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儿童剧片段。
活动现场,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少年文学》杂志还专门组织了“小十月”文学社成员表演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儿童剧片段,形象展示了听书与阅读结合的魅力。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在致辞中表示,听与看,从表面上是人们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内容”所依托的媒介变得更加多元,其实质是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不仅是对出版企业,对产业链条上所有环节,如作者、编辑、发行渠道、版权交易、技术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等都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他希望,通过举办此次主题讲坛,来引起人们对阅读行为和阅读产业进行广泛关注,进而为促进全民阅读做出切实的努力。
文:文汇报驻京记者 周渊
图:均主办方供图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