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下午,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点亮梦想新期待》一一上海市百灵鸟少儿艺术团专场演出在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剧场举行。来自上海市区、城郊、海岛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福建省福安市等地的苗、侗、仡佬、畬族等地少数民族的小学生总计430多名(次)参加了这次演出。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北武陵山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上海市对口扶持遵义市下属县。为了此次表演,上海市第二批援黔干部、务川县扶贫开发办副主任张匀联系了奉贤区西渡街道商会,捐赠路费及服装费用等,让务川县大坪街道龙潭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大上海。孩子们演唱的仡佬族《盘歌》,歌词生动诙谐,一问一答,即兴而发,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而且音韵优美,自成一格。随后,同学们还两两一组,表演了富有仡佬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屎耙。它原是一种甲壳类昆虫,在农家小路上推着牛、羊的粪球爬行,是勤劳的象征,享有“清道夫”的美誉。仡佬族人民受此启发,发明了推屎耙运动,祈求借此赶走晦气,迎来好运。
▲从上到下依次为务川县龙潭小学同学们表演的合唱《盘歌》、传统体育项目推屎耙、舞蹈《仡佬丹砂淘》。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县城关第五小学的同学们用舞蹈《守望-梦圆》表达了留守儿童守望的心情和圆梦的期盼,并献唱了热情洋溢、特色鲜明的《苗家敬酒歌》。
▲镇远县城关五小表演的舞蹈《守望-梦圆》、小合唱《苗族敬酒歌》。
畲族之乡、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的的同学们用舞蹈《雏凤惊竹》和歌声《畲山喜鹊岭茶歌》展示了畲族民众与满山翠竹、黛山绿茶的亲密日常,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舞蹈《雏凤惊竹》、合唱《畲山喜鹊岭茶歌》。
宝山区的罗南中心校是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学校,又是依弘京剧的特色学校。这次参演的舞蹈《京韵》大胆将京剧元素融入舞蹈当中,独特的舞蹈编排、唯美醇厚的韵味,尽显孩子们唱念做打的功力。
▲舞蹈《京韵》一展梨园风情。
民办罗希小学同样来自宝山区,不过,学生们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分别表演了舞蹈《快乐的大摆裙》和合唱《可爱的猫头鹰》,让观众们看到孩子们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融入都市的快乐心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蹈《快乐的大摆裙》节奏明快,体现了女孩对裙子的喜爱。
在这里,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城市与农村、上海与少数民族地区及兄弟省市的孩子们同台献艺,为第35届国际音乐节带来蓬勃的朝气与无尽的活力。
文/图: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制作:付鑫鑫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