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结束,经过20个入围项目汇报人终评展示和评委、学者提问,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投票,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邱振威博士以诗词为引子,为大家一一点评考古项目,让考古不再枯燥,而是文艺范儿十足。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两汉曹植《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
青塘洞穴地点群揭露了距今约2.5万至1万年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广谱性采食经济和早期工具技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穿孔蚌器、早期陶器、蹲踞葬等填补了华南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为现代人扩散、农业起源等问题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人骨化石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缅怀我生初,遗俗尚目睹。”——宋代苏辙《送柳子玉》
历经六次考古发掘,这座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城址的面纱终于逐渐被揭开,城垣、居址、墓地结构明确。尤其是王家塝屈家岭文化墓地,葬具发现率之高、随葬品之丰富、大型墓之多,可弥补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大型墓发现之阙。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葬具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该遗址的震撼之处在于发现了多处大型人工夯土台基及院落,其始建年代不晚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距今4800年前),院落的“品”字形结构布局或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雏形。
▲陕西芦山茆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玉刀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唐代高骈《边方春兴》
该遗址揭露了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单体房屋建筑,发掘了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发现了黍与大麦、小麦共出的现象,为探讨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社会、生业经济、手工业生产以及东西方交流提供支撑。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出土:煤块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代刘彻《秋风辞》
创作背景:诗词作者为汉武帝刘彻,秋天,他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于是将当地改为“闻喜”。时值秋风萧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匿”族墓地的发现,为“匿”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为晋南地区晚商遗存补阙,为研究晚商高等级方国贵族墓地提供了新材料。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考古现场
【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个考古新发现,让人们走近历史上与周同姓的诸侯国——芮国。遗憾的是在考古工作开展前大墓和部分中型墓遭严重盗掘,幸运的是发掘清理出大量青铜器以及金器、玉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重要的是发掘确认了芮国最后政治中心,。遗憾的是在考古工作开展前大墓和部分中型墓遭严重盗掘,幸运的是发掘清理出大量青铜器以及金器、玉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重要的是发掘确认了芮国最后政治中心,。
▲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芮公铜鼎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岂若真和尚,含章渡海东。”——唐代元开(日本)《初谒大和上二首》
元开是日本国高僧,诗中指出汉代高僧摩腾、僧会等,都远远比不上唐代高僧鉴真。鉴真品德高尚,成就卓越,弘扬佛法,指点迷津。
该遗址主要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河道、木桥、院落等诸多遗迹,证实了黄泗浦遗址是长江下游一处非常重要的港口集镇遗址,为鉴真东渡提供了重要的物证资料。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唐代大型院落(北—南)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居庸春色限燕台,山杏凝寒花未开。”——元代刘秉忠《清明后一日过怀来》
怀来县就在张家口市,该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 。
这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很可能是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本项考古工作是一般基建考古项目向课题化、科学化和问题意识转化的范例。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出土:泥质灰陶龙形脊饰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宋代王周《巴江》
这座宋代衙署以较好的保存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揭露的规格形制和空间布局可证文献载绘之实,出土了“卒”“砲”铜质象棋子、“淳……”“大宋……”等铭文瓦、黑釉和青白釉瓷器等遗物,为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注入重要新材料。
▲重庆南宋衙署遗址发掘现场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给邓世昌的挽联
“经远舰”见证了甲午海战,然而其沉灭地饱受争议。此次调查发现的“經遠”铭牌有力的证实了“舰在虾老石东八里许”之记载,其它大量遗物和调查所得影像材料为还原舰身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甚至为我们勾画了海战的部分细节。
▲辽宁经远舰水下考古人员
来源:国家博物馆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