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蒙古族妇女达红娟(中),向客商推荐自制的民族服装。
昨晚(23日),第二十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青洽会)在西宁落下帷幕。本届青洽会共签署261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近1500亿元。
本届清洽会首次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设立分会场。分会场上,州妇联副主席尼春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州各级妇联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深入挖掘全州妇女特色手工制品资源,精选致富增收的手工技艺,打造“妇字号”品牌产业,搭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的平台。并通过名师带徒、集中授课、现场手工操作、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香包、摆件等手工技能培训,帮助妇女就地就近居家灵活就业。
来自海西州茫崖市的达红娟,是芨芨草手工基地的带头人。2016年8月,基地刚成立时,只有4个人,如今已发展至27人。“以前,闲了会去打麻将、拉家常;现在,一有空就坐下来绣衣服、做服装。”达红娟说,“一套夏装,我一个人做,全部完工得3个月,能卖三四千块钱。这样,邻里是非少了,还能补贴家用,一举两得。”而且,自从有了妇联的支持,成品基本不用担心出售。仅去年一年,达红娟就有万余元“外快”。
▲青洽会海西分会场上,达红娟(右一)现场绣花。
截至目前,海西全州共有民族刺绣加工企业、合作社7家,从业妇女90余名,年生产刺绣作品9000多件,实现年销售收入75.55万元;举办刺绣、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7期,培训妇女近300名,组织97名妇女开展互助盘绣、德都蒙古刺绣文化培训交流。
尼春华补充道,以民族服装、刺绣、盘绣、丝带绣、堆绣、皮绣、藏绣、唐卡、串珠等为特色的妇女手工制品,在助力妇女脱贫、吸纳妇女就业、激励妇女创业,传承非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妇女“指尖艺术”向“指尖经济”不断转型,引导广大妇女释放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在我们妇联的推动下,全州诞生了一批像达红娟这样的手工制品带头人,创建了一批类似‘芨芨草’的巧手示范基地,还扶持了一批产业发展示范企业,打造了一批海西特色‘妇字号’手工制品品牌。我相信,这条路以后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