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长沙启幕。来自53个非洲国家、我国31个省区市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粮食计划署、世贸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参会。
在首届博览会举办地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共设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展区、非洲国家展区、案例方案展区、中国省区市展区、企业展区五大板块。丰富多彩的中非展品、个性鲜明的非洲舞蹈、打破国界的经贸交流、意义深远的案例方案……这些别具一格的展示形态,让首日到访的不少专业观众大呼过瘾。
经典范例背后的21年坚守
疟疾是非洲地区的常见病,广大非洲人民长期饱受疟疾之苦。而早在21年前,就有一家上海药企来到苏丹首都喀土穆,与当地合资兴建了首家本土化生产抗疟药的制药企业——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博览会上,这一案例作为中非健康卫生领域合作的经典范例,在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展区的显著位置加以展示。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国际总部总经理买买提艾力,在苏丹一待就是六年。他告诉记者,苏丹制药行业从前水平不高,药品大多来自欧洲市场,当地常用的基本药品也大部分依赖进口。1998年,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正式开建,中方管理团队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在一片荒芜撒哈拉沙漠边缘,冒着45摄氏度的高温,建立起了一座现代化制药工厂。21年来,这家合资药厂持续为苏丹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其生产的抗疟产品如今已经进入第四代,使得超过7000万人次受益。药厂还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研发生产抗感染类、心血管类等多种产品,极大地促进了苏丹制药产业的发展。“我们药厂的总经理及研发团队8人由上海这边轮派,其余140多名工人都来自苏丹当地,除此以外,药厂还和当地的大学以及药监部门合作,每年帮助培训300多个当地医药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深入实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提升。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建立新的工厂用于抗生素生产,希望通过各种手段促进非洲制药工业的发展。”买买提艾力表示。
布局非洲,大有作为
“MAXAM!”在二楼的上海展厅,几位来自津巴布韦的参展商一看到展台上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很是兴奋。一问才知,原来“MAXAM”是非洲的老牌“网红”,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尤其受爱美的非洲百姓青睐。
在展台上值守的上海美加净日化有限公司李成樑告诉记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加净产品就打入了非洲市场。1992年外贸放开后公司一直通过坚持自营出口扩大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美加净、留兰香……只要非洲地图上有的地方,几乎都有我们这些产品。就拿去年来说,我们公司出口额大约是3000万美元,其中2500万是销往非洲各个国家的,这个数字比我们在内地的销量还要高。”尽管如此,公司还是希望能借助首届中非博览会这样难得的经贸交流平台,寻觅到更多新客户,与非洲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作为我国最大进出口商之一的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此次不仅在上海馆展示了他们在埃塞俄比亚所设工厂生产的羊毛衫,更是将来自南非、喀麦隆等国的优质咖啡、茶叶带到了展台上。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继东告诉记者,2018年集团旗下的龙头股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上海纺织龙腾服饰有限公司开业,目前当地工厂每月可生产10万件成衣,这是上海企业首次把海外产品供应链延伸到非洲国家,目前工厂生产的品牌羊毛衫主要销往欧美市场。至于那些进口非洲食品,则是他们将优质原材料引进后在国内进行加工封装,如今已在国内多个渠道有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与非洲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解决了大量当地就业。两地贸易额从十年前的32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652亿美元。2018年,上海从非洲的进口额达到36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现在上海企业在非洲的布局日趋合理,不仅两地合作加深了,互相之间友谊也加深了。此次组织上海企业组团参与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就是希望上海企业能够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大对非洲的了解,在这片热土上进一步有所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