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0年,《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将完成300户受害者家庭的案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
昨天上午8时,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撞响和平大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悼念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74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向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日,重庆《大公报》用五个硕大的黑字——“日本投降矣!”至此,我国结束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统计,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3500万以上同胞伤亡。中国仅直接经济损失一项,按1941年的黄金价格,高达7.3万余吨。同时,战争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也是中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41周年。为铭记历史,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遇难同胞,缅怀抗战英烈。
8月14日,重庆市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座谈会,展示近年来全市抗战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历史贡献。2008年以来,重庆市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勇为首席专家的团队,历时十年,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开辟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领域,形成了以重庆为代表的抗战大后方研究板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最突出的进展之一。
今年6月11日,《历史与记忆——117户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族)微观史调查与研究》在南京出版。该书以记录受害者家族口述史、搜集全家福等史料、为受害家庭绘制家(族)谱的方式,全景展现那场浩劫对普通家庭、个人生活和精神造成的深远影响。
朱成山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多从屠杀时间、地点等宏观层面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缺少从细节上弄清这段历史的微观史研究。”2016年初,由他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正式启动。预计到2020年,研究团队将完成300户受害者家庭的案例研究,进一步充实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形成个人、集体、国家的多层次历史记忆。
作者:见习记者吴金娇 记者付鑫鑫
编辑:陈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