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分会场嘉宾,左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
“2020年世界经济不会有大衰退。”上周五晚上(13日)中美同时发布了中美达成首阶段经贸协议的消息,有专家预测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0.6%的增量。在同一天,中国现代国家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就在研讨会上明确判断——如果说世界经济是一筐烂苹果,那只有中美两个是好苹果。只要中美保持一定增量,明年世界经济就不会有大衰退。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则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框架里,预测了美国股市泡沫或将在后年被戳破。
13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联合举办了第30次年度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知名的全国国际关系学者和关联机构约250人出席,今年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分会场上,陈凤英和翟东升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但两人的主题有着某种关联。
12月13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30次年度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中国外交”
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明年两国会确保经济增长
给出“明年世界经济不会大衰退”的判断是基于陈凤英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陈凤英给出三层逻辑。
首先,占据世界经济增幅份额为52%(2018年)的中美经济在明年不会有大幅度下降。陈凤英指出,去年世界经济增量达4.668万亿美元,其中中美共占比52%;今年因受美元升值和非美元货币贬值及经济增速减缓影响,世界经济增量约为1.669万亿美元,其中中美两家就分占85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几乎包揽了全部增量。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2024年期间,中美两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分别达到27.4%和17.4%,合计贡献近45%。2020年对中美两国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陈凤英判断,无论如何,2020年,中美两国都会让自己的GDP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中国去年经济总量是13.89万亿美元,今年增幅会在6.2%左右,OECD预测为6.2%。而今年美国经济增长会在2.3%到2.4%,而且世界上只有这两个国家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弹药,即可以动用一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陈凤英认为,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特朗普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经济的增长,中美第一阶段经贸磋商达成协议,与此也有密切关系。而对于中国,即将结束第一个百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完成三大攻坚战略,又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也是输不起的。鉴于此,2020年的中国GDP增幅一定会在6%左右,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宏观经济目标不会有大变数”。
陈凤英作题为“世界经济新形势及发展趋势”专题发言
最糟糕的时候似已过去,亚洲或许能完成经济“自转”
其次,从今年9月开始,各国都采取了逆周期措施,最糟糕的时候似已过去。陈凤英回忆,当时,今年7、8、9月间,是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期,9月底美国开始降息,全球30多个央行跟进降息。到11月,虽然只有中国的制造业指数PMI高于50%,其他都低于这个数字,德国甚至只有41%,但美欧日等PMI开始企稳。尤其最近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给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理性正在回归,结构性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短期内稳定性上升,市场信心开始回升,紧张的经贸关系得到暂时缓解。这绝对利好2020年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有利于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而中国明年会更多经营周边,经营欧洲,也会有亮点。“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第三,虽然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时期,但是亚洲出现了经济“自律性”增长,或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发动机。陈凤英梳理,2000年到201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年均达到3.8%,而从2011年到2019年放缓到3.52%,“未来预计只有3%,如果到达3.5%就很好了。”西方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息率时代。今年瑞士出现了负0.75%的增长率,而欧盟也到了负0.5%,共有7个国家进入负利率。“西方经济的徘徊将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济增长只有2%左右。”而拉美经济再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发展异常困难,短期内很难自拔。作为一个整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放缓到4%左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放缓到6%上下。关键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可喜的是,亚洲经济出现了“自律性”增长现象。陈凤英分析,亚洲经济从以往的出口主导到目前的投资加消费增长拉动,即使受贸易摩擦影响,一些产业和贸易从中国大陆转移,但基本转移到我周边地区,如越南、韩国和南亚地区。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弱化了很多,如果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明年如期签约,亚洲区域内经济更会增加新的动力。
陈凤英最后提醒,不要幻想中美关系会回到以往,“我们都回不去了”。回看历史,要从日美当年签订的广场协议中吸取教训,“中国在贸易上一定要找替代市场。这场博弈一定是个持久战,关键年份在2035年和2050年。”陈凤英强调,中共十九大已经明确向世界宣告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目前就是“一个世界,两个标准”。权当是第二次入世,要给中国经济一个过度期,十四五期间的前三年很关键,这个坎我们必须以自我革命性的改革开放、创新型高质量发展爬过去。“第一次入世使中国成功实现了量变,相信第二次入世会使中国成功实现质升。”
美国股市的泡沫最早会在2020年夏天,最晚在2021年戳破
与陈凤英对世界经济的相对乐观、中美关系的博弈严峻相比,翟东升提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企业债和股市两个市场上积累了巨大的孪生泡沫。该泡沫最早将在明年7月,最晚到2021年初戳破,届时美国将会在对华经贸博弈中处于下风。”
翟东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的实体经济恢复并不强劲,美联储依靠大规模的印钞来对冲地产泡沫破灭所形成的金融资产亏空。“2009年美国央行资产负债是9000亿美元,到了2014年时,扩张到了4.5万亿美元,整整5倍。”翟东升指出,今天和金本位时代本质区别是,“1971年之前我们脚下踩着的大地是黄金铺就的平地,世界上的财富和实际黄金储备相对应,但是1971年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所有的市场经济活动都是在一个持续扩张的大气球的表面。”
美国工资收入中位数和房价中位数这两条曲线都没有出现大幅上涨,这说明后危机时代美国并没有将货币注入实体经济。但美国股市走势从6700点到了28,000点,可见美联储扩张的流动性主要是进入了股市。令人诧异的是,过去17个月中的中美贸易战都没有能够戳破美国股市的泡沫,“通过量化研究可统计出,美国股市上涨里67%左右的因素是印钞票,而不是企业经营的改善。”
翟东升作题为“当前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前瞻”专题发言
泡沫是如何形成?是谁在持续将货币信用注入到股市里?翟东升认为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处于自身短期收益最大化的考虑,通过发行巨量企业债并以此资金回购自身股票,从而导致了今天的美股大泡沫。管理层的收入,一部分是年薪,还有更大的收入是期权。“所以,几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绞尽脑汁把股价拉高。”要想让股票价格涨,正道是做好企业经营,但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都复苏乏力,于是,通用、波音等大公司的管理层便想到利用低利率环境发行大规模长周期的企业债,融资到位后买自己股票然后注销,以此拉高股价从而让管理层的期权获利。“这种做法不断扩散,在负利率和零利率时代,形成了美国股市持续上涨的主要机制。”2014年之后,美股公司总利润不再上涨,但是股价却继续大幅上涨。美国股市的泡沫之所以坚韧,无论是前几年的加息缩表还是这两年的贸易战都无法戳破股价泡沫,是因为有一个更加坚韧的企业债泡沫在支撑。长周期的企业债到期之前,企业只需归还利息,甚至可以继续扩大借债回购支撑股价。
但是,一旦到了美国上市企业集中还款时,美股就会出现麻烦。因为过去几年美元不断加息,以前是美元基准利率零利率,现在是1.75%。由于特朗普的减税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的赤字达到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需要到债券市场上与企业争夺有限的资金,剩下留给正常企业可借的资金就相对少了,一部分信用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高息环境。假设通用公司2011年借的100亿美元十年期债务是年息3%,十年来它每年只需付息3亿美元。但是2021年到期之后,它要续借的价格假如由于资金稀缺而飙到6%,那么从此它需要每年付息6亿美元。企业经营情况不变的前提下,剩余的资金用于交税分红的数量就少了。“除了FAANG等数字巨头之外,一大批美国企业的税后净利润都将因此而出现幅度不等的下跌。”
翟东升预测美国股市的泡沫最早会在2020年夏天,最晚在2021年戳破
届时特朗普需要美联储和国外持股国家中国的配合
勾勒了泡沫的形成过程和内在机理后,翟东升揭晓谜底:经过量化统计发现,美国企业已经积累了14万亿的企业债和银行贷款,明年一年有2万亿到期,从明年七月份开始到2022年,将是美国企业债的集中还款期。只要企业债资金供给不充裕,股市泡沫就会被这堵债券之墙戳破。这个时间点最早会在明年7月,晚的话到2021年也会到来。由于2020年11月是美国大选,假如美股泡沫在明年七月就破灭,那就会影响到特朗普的连任。“美国股市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大泡沫的结束,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冲击,但也带来机遇。”届时,特朗普需要两方的配合,一方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手扩张联储资产负债表来帮他度过流动性的危机,另外就是中国、日本这样的外部债券持有大国配合,至少不给他捣乱。在这两个前提之下,美国股市危机才可能延后爆发,特朗普的政治安排才不会落空。
翟东升谈美国股市危机与特朗普政治安排关系
【相关链接】
陈凤英:“天际渐暗”?不,今年世界经济“环境险峻,增长依旧”|嘉宾观点
向全球展示高质量开放,陈东晓、徐明棋、陈凤英、张国华深度解读——中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战略意义
作者:李念
编辑:李念 刘梦慈
ppt来自演讲者,照片拍摄: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