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5月2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名师云讲堂”中讲授《老子的现代阐释》(云现场截图)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反思现代生活,或许是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的文明考验。人们常念叨的“道法自然”,自然是指大自然吗?读老子著作,是否有标准答案?学界流传中海德格尔思想受到老子影响,真相如何?
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名师云讲堂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引领数百名线上听众走进老子的生命哲学。透过独特的阅读视角对老子的思想进行现代阐释,开掘现代生活中人与自然共通的生命智慧。
用“三象法”与“自我关联法”走进老子的生命智慧
尽管诸多《老子》中的文本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及的箴言,但真正把握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气脉并非易事。“《老子》这本书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著作,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诗歌和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不能用丝丝入扣、滴水不漏的严密逻辑架构去分析”,胡晓明指出老子思想本身就是“非常道”的,它的真相存在于“诗与非诗、哲学与非哲学之间”。因此,他认为理解老子需要有独特的方法,其中“三象法”和“自我关联法”是汲取老子思想现代价值的有效方法。
胡晓明教授以“三象法”引领听众阅读老子(演讲PPT)
《道德经》的通关密语:
“执大象”——道法自然,自然显示最高文明原则
从不同的人与自然界的意象中寻找它们共通的抽象特征,再从抽象特征中寻找人与自然生命的真谛——大象,这是老子生命哲学的路径。胡晓明指出老子对生命真相的揭示是层层递进的,因循“意象-抽象-大象”这一路径可以真正接近老子的智慧。
从人与自然的意象中抽象共通的生命特征是老子探寻生命真相的开端。胡晓明阐述,老子所著《道德经》的章句中反复呈现一些重要的意象,例如《道德经》第八章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第五十五章言“(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第二十八章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水、婴儿、母亲、雌性、山谷等意象在这些章句中反复出现。“我们可以从意象当中去读解老子的言外之意”,仔细绎读可以发现,“老子反复表述的意象有一些共通的样式,或者叫共通的生命姿态”。水、婴儿、母亲、雌性、山谷以及橐籥、牖、器、弓、这些意象都具备共通的抽象特征——柔弱、低下、虚空、回返、均衡等,这些特征构成了老子所发现推崇的一种独特的的宇宙生命的真实样式。
由这样一种宇宙生命的真实样式,再抽象地把握,就是“无”。无就是老子的第三个象,即“大象”。把握道法自然的“大象”就抓住了老子揭示生命真谛的密钥。从人与自然共通的抽象的生命特征中,老子继续寻找人与自然界共通的生命真相,也就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胡晓明认为老子已经将通关密语埋藏在了《道德经》中,正是那句“执大象,天下往”。“这句话是老子整本书解读方法的密钥”,老子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只要抓住这本书当中的最大‘象’,整个天下都将随你分享,无论你做侯王也好,还是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也好,都可以无往而不胜”。那么这个“大象”究竟为何呢?胡晓明指出,在老子那里就是“道法自然”。胡晓明借由刘笑敢对《道德经》中“自然”这一概念的解读,向听众阐明老子“道法自然”的深意。“老子所说的‘自然’既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类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而是文明的最高原则和价值——自然而然,它指向一种‘非创生、非设计、非操控、非压迫’的生命状态,尊重生命本身和内在的力量,展现生命本身的美好。”以“自然而然”的生命观看待人生、社会和宇宙万物,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来面貌,使人生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水”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意向,象征着柔弱、低下、回返的生命姿态
*阅读老子秘诀:
自我关联法——融入自我生活获取思想境界
老子以及整个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并非“玄而又玄”,而是一种人人可以体验,可以体认的生命智慧,因此,胡晓明提倡以“自我关联法”走进老子的智慧。“老子的书有别于现代人的书,在阅读老子时不应以一套对错真伪高下标准去评判它的内容,它不是一种知识系统,更多的是一种启示语言。”
“自我关联法其实是读任何古书以及现代书的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法”,胡晓明指出,在运用“自我关联法”阅读时读者不再仅仅是看客,而书籍也不再仅仅作为外在于读者不相干的高高在上的知识。“要有一种主动的阅读,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知识的阅读,要展开自我的思想的挑战,在自己遇到相关问题时,将自我放入老子的智慧中,从中汲取解决自身问题的思想资源。”胡晓明在感悟老子智慧中实践着这样的“自我关联”,2017年夏天他曾在花溪孔学堂驻园研修,当他置身于山间,看着小径在山中忽隐忽现,感悟到老子所说的天人关系,遂在《花溪随笔》中写道,“余亦因此而悟:当其显也,轻着人力,顺承自然,当其隐也,混同物我,归于寂漠。老子所谓虚静柔弱者,神明之府也。现代人之不见天地之美与神明之容,唯甚与泰尔。”花溪十里河滩,是现代性本身的自赎,是一个由人工而返自然的现代样品。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老子哲学的现代阐释开辟思想路径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不仅在于它作为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滋养着现代中国,同时,它也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为现代西方世界提供思想资源。在现代西方哲学领域,老子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西方的现象学,而现象学也为老子思想的现代阐释开辟了新的思想路径。
*老子思想在海德格尔现象学中得到延伸
海德格尔现象学中许多重要概念都显示出受到老子思想影响的痕迹”,胡晓明指出老子思想可以透过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现象学得到更富于国际语言的通性。老子《道德经》中的具有启示性的概念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中多有论说,“像天、地、人、神这些重大意象,以及空明、虚空、隐蔽这些抽象,同样也是海德格尔的重要的想”。
正如锺振宇例举,“道路”、”存有”这些海氏现象学的重要概念,都与老子意义上的“天道”具有共通之处。他举证,《海德格尔全集》第十二卷187页中论述“道”这一概念,“道(der Tao)是使一切运动起来的道路。它是我们首先索要想到的理性、精神、理智、罗格斯等由其自身的本质而来所欲说出者”,在这里,老子的“道”与海德格尔的“道路”都蕴含着“敞开”“流动”之意。此外,海德格尔将《道德经》第十五章中“孰能浊以静之使徐清?”译为“谁能静静地将之带至存有?”,在这里,海德格尔同老子一样,将生命本真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海氏称之为“存有”的这种状态理解为低调的、沉静的。
在古今碰撞、东西交融中,透过20世纪西方现象学的阐释,老子思想可以得到更具现代性的延伸。
海德格尔写给中国学者萧师毅的信(演讲PPT)
*海氏曾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道德经》中的八章
从学术上说,A受到B的影响,应有文献上的证据。海德格尔曾经否认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伽达默尔曾解释说,这可能是由于海德格尔作为原创性的思想家,如果不是直接透过他所认识的语言去了解一个思想,他不会轻易承认受到这个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并不懂汉语,或许是因此他否认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但胡晓明等一些学者已经不断举出证据。认为,事实上海德格尔的确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他列举出事实证据,譬如锺振宇《道家與海德格》指出:“1930年在不莱梅讲演中,海德格尔举出布伯翻译的‘鱼之乐’;此前的讲演中,海德格尔曾引用另一老子译者的‘知其白守其黑’;再早,与日本学者九鬼周造(Kuki Shuzo)谈话,接触老子”。除此之外,1946年海德格尔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共同翻译了《道德经》中的八章,萧师毅在回忆录《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一文中写到:“虽然《道德经》中的八篇只是该书的很少一部分,但是它们却在海德格尔身上起了重要的影响”。种种切实的证据表明海德格尔的确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因此,胡晓明借用美国学者帕斯的评价批评海德格尔在这一问题上不够诚实。
老子言,“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自生,就是自私地生长,单一生命的的发展固然是有限的,只谋求自身的极端放大,无限的发展,必然不会长久。人类究竟要不要这么多、这么无穷尽地的发展自己?科技文明在带来生活的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同时带来了人类精神上的依赖、能力上的退化、价值上的专断甚至生存上的更大风险?老子智慧启迪着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命的共通共融。无论是人与自然矛盾所引发的疫情、灾害,还是国与国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矛盾引发的冲突与斗争,都不外乎只顾自身最大化的利益或唯我独尊,而忽视了和谐共存、求同存异的生命形态。知人之外在之有限而开掘内心之无限,做“不自生”而又“自胜者强”之勇者,——人虽有限而可以无限,或许是老子哲学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遗产。
作者:刘梦慈
编辑:李念 刘梦慈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