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金久超
6套锦衣华服,透出了人物的6种不同性格,无论是少女茜茜的清纯天真,成年伊丽莎白的自信美丽,还是索菲皇太后的尊贵身份,都通过服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市民眼前。近日,经典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先后在静安嘉里中心和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进行剧中的服装展出,将来往人群穿越回19世纪的欧洲大陆。
“展览的目的当然是为演出进行预热,但又希望不仅于此,我们想为剧院外更多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沪上演出市场预热方式丰富多彩,观众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线上线下的互动中来,上海文化广场节目总监费元洪认为展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广阔天地还在开拓。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嘉里中心也迎来一匹道具战马,这只名为“乔伊”的大家伙,喘着粗气、甩着马尾甫一亮相,就让围观的上海市民发出了惊叹。不用多说,这场名为“登台!舞台剧《战马》揭幕展”自然是为中文版舞台剧《战马》提前吆喝。当然,不是所有的演出都适合用展览的方式进行预热的。服装展上的6套衣服均来自1992年维也纳大剧院原版制作,而在演员操控下能够奔跑、扬蹄、跳跃等的“乔伊”也让人难辨真假。这些精美道具能与本地观众零距离接触实属难得,“吸睛”的关键正在于可看性,但还有其他类型的互动,同样可以让观众和节目先行“全方位亲密接触”。
针对入门门槛较高的一些演出而言,讲座就是其中最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式。记者了解到,上海大剧院定期举行的艺术课堂,涵盖了古典芭蕾、歌剧、莎士比亚戏剧、先锋派艺术等,已经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老朋友;上海音乐厅的星广会除了在微信上与听众互动,也会利用经典947的平台对所要演出的曲目进行先期的鉴赏引导……且不提这些活动对票房的正向作用,它们还兼具导赏作用,提高观众相应的知识储备。
不只局限于满足粉丝的期待,沪上剧场已开始将触角延伸到与剧院关联性不强的人群身上。最近《伊丽莎白》结合剧目特质,与一些时尚类品牌合作举办一系列艺术生活类课程,包括花艺体验、餐桌礼仪、红酒搭配等。“这样就不单单是为预热一部戏本身而做文章,而是结合演出,推广一种生活方式给大众。”费元洪说,当看演出进化成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或可期待走进剧场的人会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