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虎妈猫爸》聚焦当下孩子成长教育问题,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资料照片)
童薇菁
“虎妈”“猫爸”来了,踱着中国式教育理念与现实的沉重步伐,令观众重新感受到了彼年《蜗居》带来的震撼。两出剧皆是将残酷的社会现实撕扯给人们看,贴近“现实”,触目惊心。
毕胜男家庭中出现的种种危机:女儿茜茜的幼升小;婚姻关系遭受小三的考验,乃至职场上的阴谋阳谋。借着探讨儿童教育的皮囊,将所有30岁人群的磕绊全部装起来……于是,养儿族们被纷纷击倒;未育族则被深深吓到。
毕胜男,“一定要胜过男人”。女主角的名字就反映了这个社会带给成熟女性的困惑与压力。可见,导演在这部剧中想表达的实在太多了。剧情发展至中段,各种矛盾碰撞到了极点,后半段的剧情难逃中国家庭伦理剧的窠臼:这位“女汉子”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打怪、升级,而主角总是有“主角光环”,职场小人一定会得到惩治,婚姻最终得以挽救,而对女儿茜茜的教育态度在这位虎妈经验值的不断增长中得以脱胎换骨。这是中国家庭伦理剧喜闻乐见的“happyending”。
《虎妈猫爸》收视率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尖锐地刺痛了现实。它所引发舆论对家庭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远胜于这部电视剧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还原,却没有升华。反射了现实,却没有高于现实。当更多的未育族将它视作一部“恐怖片”来看的话,这部电视剧对年轻人所施加的心理压力与包袱,足以让未育族们无法轻松地迈开养儿的步伐,甚至对婚姻与家庭本身产生焦虑与恐惧,这应该远不是导演的初衷。
编剧与导演们应该站在比社会现实更高的视野,引导观众的情绪走向舒缓与解脱的出口,而不是一味地陪伴观众在荆棘的现实中黯然自伤。欧美地区中,探讨家庭伦理、直面少儿成长的电视剧也是制片方喜爱的题材,比如《摩登家庭》《家有正太》《单身毒妈》,甚至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的此中经典《成长的烦恼》,这些电视剧受欧美“反智文化”影响太深,从电视剧的立意与角度创设开始,就是完全与中国式家庭伦理剧完全不同的套路。由于中西文化土壤不同,照搬照抄或许并不适合,但编剧们能不能在聚焦问题的同时,开掘借鉴闪光点,用幽默轻巧的方式去托举沉重的话题呢?多点儿温暖,多点儿欢乐,中国家庭伦理剧应该可以表现得更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