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伦敦主演话剧《哈姆雷特》的英国著名演员“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深受现场观众手机闪光灯的困扰。演出结束之后,他走出后台,呼吁观众们不要在演出时用手机或者相机进行拍摄,并希望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抵制“在剧场用手机拍照、摄像的陋习”。
在国内,演出方因受到手机干扰而“抗议”的新闻时不时会见诸报端,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近几个月来,关于剧院演出受手机之扰的新闻就不少。4月,著名歌星麦当娜就曾因观看音乐剧《汉密尔顿》第二幕时持续用手机发短信被演员公开投诉;7月,有演员不堪手机铃声之扰甚至离开舞台没收了一位观众的手机;此后,甚至有一名19岁的学生为了给手机充电竟然跳上正在演出的舞台。
“我看到观众席里有不少人在用手机拍摄。真让人痛心,一个演员站在台上,丝毫不能因此感受到支持与享受。”康伯巴奇说,“我希望带给观众最生动的现场表演,并被记录于他们的大脑里,而不是存在于他们冰冷的手机中。”受益于康伯巴奇强大的号召力,《哈姆雷特》的出票速度之快已创英国舞台剧之最,巴比肯艺术中心提前一年发售《哈姆雷特》门票,近10万张门票开票数分钟即告售罄。“卷福”的影迷甚至为了买到票足足排了17小时的队,“来之不易”的机会让剧场里的粉丝们在演出过程中始终不愿放下手里的手机。
自从手机诞生以来,在戏剧表演现场是否能够使用手机总能引起很大争议。几乎所有的演出都会有主持或者录音提醒观众将手机调到静音。不过,对演员来讲,干扰不仅来自于手机铃声,还来自于手机屏幕发出的光。对其他观众来讲,这也破坏了现场演出的整体性。
不过,颇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康伯巴奇能够迅速在全球走红,正是数字时代的现象之一。英国《卫报》在评论中指出,手机和社交媒体对于剧院来说并非“洪水猛兽”。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就离不开手机的“功劳”。在美国,去百老汇的观众平均年龄为44岁,而在英国,相较于其他年龄段,16-19岁的年轻人更愿意走进剧院。与此相对的是,社交媒体也在剧院推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项研究表明,伦敦65%的剧院观众是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演出资讯后才购票的。
因此,对剧院管理者而言,解决手机问题的办法不是简单粗暴地“请走”不遵守纪律的观众,类似这种干预要比手机对演员的干扰还要大。另一方面,剧院一直试图培养年轻观众,号召年轻人走进剧院观看演出。在这方面过分打击或许会拒年轻人于剧院之外,这是剧院管理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当然,手机,包括电话、亮屏和短信,扰乱现场演出秩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毕竟现场剧院演出的魅力之一就是剧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暂时与世隔绝的环境。然而,在数字时代,“卷福”能否凭一己之力将剧院从手机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答案恐怕也并不那么乐观。
文/徐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