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晓芳 周敏娴 实习生 姜方
经过多日鏖战,昨天凌晨,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决出了前六名,21岁的韩国选手赵成珍获得金奖。在几位评委眼里,第17届肖赛的参赛选手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东方面对西方、欧洲遇见美国,整场大赛成为不同文化和表演传统的交汇。
评判风向标:卓越才能
评委团团长,来自波兰的卡塔琳娜·齐德隆·波波娃教授说,她最为重视的是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诗性,古典传统和天赋。“21世纪的肖邦”,似乎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尽管选手们接受着世界上同样的“肖邦”教育,却也保留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很难把他们放到一起作比较。评委们强调,选手们天赋异禀的卓越才能,一如既往是评判的风向标。“丰富的印象、迷人的表演、动人的表现、最高级别的演绎——这些都不能言尽本届比赛中选手们所演绎的美妙乐音。”其中一位评委如此说。
获奖者水准相当整齐
记者采访了多位持续关注肖赛的音乐界专业人士,多数人士认为本届肖赛获奖者水准相当整齐。
金奖获得者赵成珍“在决赛中心理素质极好,技巧无懈可击,音乐滴水不漏,又在流动的音浪中像鱼儿那般自由行进,尺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15岁时,他曾在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第一名,当时他弹奏的拿手曲目就是这次获得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的《作品53号》。
获得玛祖卡奖的美国华裔选手KateLiu,在前几轮就非常被看好,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如果不是协奏曲上出了些纰漏,她很有可能获金奖。傅聪当年曾获过的玛祖卡特别奖含金量很高且非常难,代表着波兰的国粹。如果用一句话比喻的话:相当于一个波兰人来中国拿了京剧方面的奖。
获得第二名的加拿大选手Charles Richard-Hamelin,是一位成熟的音乐家,但他的钢琴似乎不够“肖邦”。第三名KateLiu和第四名EricLu,在前几轮发挥得都非常稳定,能够获奖也是意料之中。第五名获得者是加拿大17岁小选手Yike(Tony)Yang,也是肖邦史上最年轻获奖选手。第六名获得者Dmitry Shishkin是俄罗斯人,他曾在6月份参加柴可夫斯基比赛,他的特点是乐曲的完整性非常好,但是整体风格过于硬朗,在表现肖邦作品的“惆怅”上有所欠缺。
时间间隔最长的国际钢琴赛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可以说是现有的钢琴比赛中水准最高、也最权威的。获得肖邦金奖的人,大多都能成为国际知名大师,走上顺遂的音乐道路。而肖赛能有如此之分量,也是和它的赛制等因素分不开的。
肖赛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所有国际比赛中时间间隔最长的。参赛者的年龄一般在16-30岁之间。对一个钢琴家来说,可以参加肖赛的机会一生最多也就两次。对于这点,肖邦协会曾经考虑过是否要改为四年一赛,而最后商量得出的结论是:演绎肖邦的音乐非常困难,指定曲目也多,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学习和准备。为了维持比赛水准,还是以五年为宜。何况每五年能产生一位真正的钢琴家已属不易。